2009年12月1日星期二

美洲铭贤校友会简报第40期

美洲铭贤校友会简报

                                                40                                 2009年11    

                     校友来信来电摘登

 

**谢谢寄来的简报,每期简报,都令我感动!对不起,一年多前由于考全美教师执照,把什么都耽搁了,也忘了交会费。这几天我会寄支票去。                            芝加哥  张小东7/24/2009

 

** 39期简报收到,谢谢!我们写的《山西铭贤学校办学评述》于722日送到出版社,约今年年末可以出书。这本书得到你们的支持,非常感谢你们。                                                            太谷 农大 信德俭 7/25/2009

 

** 您好。谢谢您发过来的简报和像片。简报已泛读过,还要细读。以往在这种情况下,我总会在下次的电话中问父亲很多问题,或人或事。有着超常记忆力的父亲,总会把几十年前有关的前因后果,趣闻趣事,详细情况,一一道来。而现在却不能再享受和老父亲谈天的乐趣了。您寄来的这张像片,我在父母保存的老像片中见过。但在一次搬家后,家中的老像片荡然无存。当时是请外人给搬的家,估计全弄丢了。我会珍藏这张像片的,连同其他美好的回忆。                                                              加州 吕爱民7/25/2009

 

**简报收到,谢谢!看后非常高兴,我的身体很好,祝校友们健康,快乐!希望今后加强联系。                                              

                           兰州  王思纯     7/26/2009

** 收到照片和简报39, 已经通读一遍, 照片中人我大多不认识. 铭贤校友们都非常尊敬你的父亲李老师和你们全家, 你姐姐李锦慧和我同班多年, 请代问她好, 盼望收到她的信或电邮 .我已87. 眼力已经大大衰退, 远不如我们在太谷见面的时候了. 我将寄去几张照片.     洛阳 李兴业  7/26, 8/5/2009

 

** 我和我老伴搬到一个老人公寓.地址是:14241 Kings Crossing Blvd.,#405 ,Boyds,MD 20841. 电话:301-778-3881(H), 301-646-8267(C), 请多保重身体.                                                                          马州 解宝鑫7/26/2009

 

** 晓衡给长穆的信: 我右眼200812月作了白内障手术,效果极坏, 右眼失明近2-3, 现在尚未能配眼镜, 人差点疯掉了! 忘记了寄上2009年会费, 看了简报才知道, 很对不起.   乔州  姚晓衡 7/26/2009

 

** 事情是多麽的不巧啊!您是四月份来到兰州的。我们少联系,我当时正在兰州。您在四月十二日参加了山字石堂的主日崇拜,我们在主日相聚了呀,不过我们自己还不知道而已!但您已经看见我了。您注意到了我们的诗班,我正好在其中,站在最后一排,应该是年龄最老的一个。虽然我是弟,但也已经七十二岁了!这次失去了见面的机会,以后就更难再见了!以前杜秦还也曾经到过兰州,也是因为当时联系太少,后来才知道,失去了见面的机会。我也不知道兰州的铭贤的任何联谊组织。求神卷顾我们平安地度过在世上的最后一段岁月,到与主相见的那一天! 主与我们同在!(编注: 很遗憾失之交臂, 未能见面畅叙. 我有一张照片, 是在成都傥扒街铭贤学院的教员宿院子里, 和一群小朋友合影, 是黄民生提供的, 可能其中有文平.)             兰州 姚文平  7/29/2009

**你们好!  5张照片及39期简报收到. 这几张照片正是我希望要的. 谢谢!  西安   7/30/2009

 

** 谢谢您的关心,收到简报, 我打印了出来, 我们会每天去给爸爸读这些文章,虽然他可能听不到,但我觉得他一定会感受到的,他一定想听到你们的消息. 您的来信和这些老朋友们的情况,是他昏迷前最牵挂的一件事情了。                           太原 刘祖权儿媳牛丽仙7/24, 30/2009

 

** 最近与一些校友通过电话, 其中有绵阳的韩之汕, 德阳的阎树梅, 成都的侯庸生, 太原的臧岫霞, 温哥华的刘彬如等. 阎树梅的身体不太好, 兼有几种病,又摔过三跤. 加上收入低微, 医药费高昂, 所以生活很困难, 现在和妹妹阎树芳同住. 侯庸生打算去山西太谷扫墓, 臧岫霞去了一趟北京, 见到陈家琛, 曾如瑶等,玩得很好. 刘彬如的丈夫已经89, 生活需要照顾, 所以彬如里外一个人忙, 够累的, 不可能出远门. 今寄上我和崔忠道的会费, 请查收代转.           纽约  贾翠莹 7/29/2009

 

** 青白江原来铭贤学校停办以后, 现在由劳动局办了一个进修学校, 我早已退休, 他们聘我作顾问. 金堂这边铭贤校友有陈明生, 周更生, 吴四海等.        金堂 韩兴举 7/30/2009

 

**  你及阁府安好!十分谢谢你寄来的“纪念铭贤学校百年诞辰专”及 #39 Newsletter ,让我们了解许多校友的近况,这将使你化费许多时间。我将于82日去 Vancouver 二周,并于9月下旬返回中国。我会抽空写点回忆寄给你。再次谢谢你为校友热心服务。寄上我与我先生贺鹰抟照片一张.                   纽约 臧向莹   7/31/2009

** 收到这期简报, 盼望能寄一份给林如岷的家中. 我和他的家人通了电话. 此外,也曾经和刘维德通话, 她现在住在女儿家, 生活安定, 有人照顾. 她问候大家.       加州 郝振笃 8/1/2009

 

** 39期简报上读到2009中国之行,深感你对铭贤校友的联络通问,贡献良多,功不可没. 铭贤停办多年,校友都已年高,活动能力日差.藉由你的热诚服务,使多年失联校友得以重获音讯. 你以八旬之年, 风尘仆仆, 在各地访视,存问, 这是母校学以事人的具体实践. 我与刘kan烈学长自1945年初在成都分别后,一直未能得到他的消息. 今天在你的西安之行中,得知他的一些情况, 欣喜之至! 此不过小小一例而已.不过毕竟岁月不饶人, 衷心盼望你要注意健康,确保安全. 我们由于年龄关系,已五年未去美国. 自前年去太谷参加铭贤百年校友会后, 亦未再去大陆. 所幸除行动日渐吃力外,其他尚好, 请释念. 附上200美元支票, 补缴会费外, 余作捐助基金会, 请费神处理. 收到兰州冯若曾的信, 他的妻子于6月底去世, 享年92岁. 特此相告.  台中 乔万森 王静珠 8/1/2009

 

** 我因身旁无人, 好搬进疗养院中. 身体虽不如前, 但一切检查仍正常. 每天可以手扶轮椅走四五百步医生叫我每天服药十粒, 好听其安排. 自信如在外有家人陪同, 仍为一健康老人也! 我一月收到38期简报后, 至今未再收到, 请查询是否遗失? 附上50元会费. 我的同班同学刘好治 2009年6月在天津去世. 现我班有弟和西安的王宇在世了. 今从<汾州乡情>刊中得知, 欧柏林曾于今年组团访问铭义中学, 如兄有该报告,请寄一份. 弟乃汾阳人, 该刊乃汾阳人之刊物. (编注: 我没有见过这样的报告. 据我知铭义中学是与美国Carleton College有关系, 不是与Oberlin College.)       多伦多  郭守谦 8/2/2009

 

**每次收到铭贤校友会简报, 总想回覆片纸, 但总是忘记了. 铭贤学校对我的人生经历, 为时有短短的一年. 其间经过了西安八仙庵, 再迁陕南沔县的武侯镇, 后来总算到达了四川的金堂曾家寨,完成了高三的学业. 再与同学李长彬, 原瑞临, 武珏, 连超民及本人共五人投考由唐山内迁贵州平越 (今改为福泉) 的交通大学. 回想这三迁其地的点点滴滴, 虽甚辛劳, 但亦颇多乐趣. 学校里大部分是由太谷来的山西同学, 我是其中少数又少数的南蛮子. 这使我学会了听闻山西话, 吃面食, 喜爱饮醋. 同时看到了同学们的用功读书, 迫使我得多看看书, 认真复习老师的讲课. 这高三的乙年, 比我已往的学习都来得实在. 这是母校对我最大的恩惠. 我今年已89, 早已退休多年, 也是好福气, 好运气, 开车及阅读都不要戴眼镜, 每晨仍能在公园内小小的跑步, 所谓一切正常, 希望这健康的老年能多活几年, 此生已别无他求, 一切都满意愉快. 兹寄上支票乙纸计 $550. 内500是捐给基金会, 并请寄给免税收据, 另50作为会费. 专此即颂安好!         加州 陆恂如  8/2/2009

 

  ** 我们的铭贤老校友,刘成珩医师于2009731日晨,病逝于亚特兰大,享年83 . 他已患BOOP 多年. BOOP (bronchiolitis oblitaerans & organized peumonia)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与机化性肺炎. 本次住院EMORY 大学医院,不治而仙逝. 特此秉告诸位校友.       乔州 姚晓衡8/2/2009

 

** 谢谢费心编辑并发送简报给每位校友. 今寄上我的一篇文章为简报之用, 请审阅并提意见.

                                                                  伊州 张文灿 8/2/2009

** 我们刚从北京回来, 这次在国内时间较长. 报告一个不好的消息, 刘成珩去世了! 他长期生病, 最后死于肺炎, 享年83. 子女都赶回来相见. 他夫人刘美枝住亚特兰大, 电话 404-377-7018               佛州杨骏昌 曾启蕴 8/3/2009 

** 谢谢发来许多照片。我都看了,并下载了部份。可惜像素都不高,能知道你回国后的经过。感到很欣慰的是所认识的老同学都好,尤其见到马革顺老师仍很健康, 十分高兴。很意外的是见到你在上海和庞庆铭的合影。这表明庞仍在上海。但我以前给他写过的信都退了回来。庞和我曾有一年同寝室,同著作“集中营”。如果你那里有他的通讯地址请告我以便我好和他联系。我有个建议,如果以后发简报的电子版,不妨插入些同学的照片,或者脆搞个影集。有便于老同学彼此知道近况,而其实可以不费纸张。如果把照片翻成黑白的也可以上复印版。你意下如何?(编注: 很好的建议, 谢谢!.)   杭州  邵靖宇8/5/2009

 

**简报照片收阅,谢谢。真佩服你的热心和精力。我却不如你,30年糖尿病掏虚了身体,引发肾衰,今年34月住院治疗,才止往了恶化趋势,现在都江堰避暑养病。  代问候大家好。谢姚晓衡发来照片。

                            成都 韩之汾8/5/2009.

** 简报及照片均收到,我们这里一切都好,淑英今年已办退休,50岁退休。但这几个月仍上班,丹丹要去烟台大学先工作一年,淑英也许会去那里小住些时日。我在假期中,93号才上班。                太谷李铭恩 8/5/2009

** 您好!照片收到,我会及时转给我父亲,谢谢您!因为工作忙,看邮件的时间不是很多,回复晚请原谅!

                          西安 霍绍棠女儿 霍奇志8/5/2009

** :正在收视发来的照片, 忽闻有人来访, 急忙下楼相迎, 来访者是美国来的刘小茗夫妇母亲孙宗兰及两个孩子. 我们谈得很好, 他们临走前赠1000. 简报收到后已经印好, 但是要到九号才能捎成都投邮.  

                            九寨沟 刘怡平8/6/2009

** 我的身体情况大致如前, 变化不大. 每天走走路, 但不能走很远. 每天也上电脑, 和亲友们常有联络. 收到简报和照片. 你让我回忆太谷铭贤的情况, 我已经不记得多少了, 在太谷时我还太小. 现在年纪大了, 记忆也不好. 年龄不饶人!我和吴令大约每年通通电话.      山东临邑  吴尚 8/7/2009

 

** 连收到你寄来的有关铭贤同学和老师们的许多照片和简报,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谨致谢意。我是47-49年在三原和成都上的铭贤中学,我与温书斋同班,书长,书斋是我的表兄弟。关于乔居顺的情况,我知之甚少。他可能是我的一个本家,以前早有耳闻,没有见过面。(编注: 收到乔居庠的信, 我以为他是乔居顺的兄弟, 特去信相问, 这是他的回信. )        北京 乔居庠8/7,9/2009

 

** 谢谢告知关于刘成珩的消息. 他也是我在铭贤时的同班同学, 对于他的逝世, 感到十分难过. 我们又失去了一位校友! 请转达我对他家人的慰问. 你寄来的照片,认识其中的吕效吾 张志禧, 吕其愚, 吕其鲁和李锦慧, 其他两人不认识, 可能不记得了. 这的确是一张老照片了 (编注: 另两人是闫炳东.,李希锓)              洛阳 李兴业 8/7,19/2009

** 我由于腰椎神经被压迫, 常年腰背疼痛, 很影响我的生活, 丈夫年老, 虽然仍可行动, 但头脑不大清楚了. 所以平时需要我照顾. 其他尚好. 张秀蓉搬到老人公寓, 陈伟真也长期没有消息.  温哥华 刘彬如 8/8/2009

 

** 学校组织旅游,我刚回来。简报已收到。谢谢您。我今年评高级教师职称,谢谢您关心。我有一个好朋友也是老师,她信仰基督教,您带给我爸的书我会给她看的。我已告诉她了。问候您及家人好.

                          兰州  陈家佑女儿陈云蔚 8/10/2009

** 谢谢您给我发来邮件! 727日才从西安回到重庆. 在西安100.主要是为了我姐姐治疗左眼.现经西安交大附二院眼科主任胡教授手术摘除,是一个约鸡蛋大小的静脉血管纤维瘤,是良性的.现在正在恢复之中. 很高兴看见您和仝老师身体都很好, 还有好多校友的身影和消息! 目前气候不好,灾害多,还有甲流,望多注意保重身体!              重庆 彭玉8/12/2009

                 

** 美洲铭贤校友简报39期已收到,你们辛苦了! 另外,我的大姐王存华已于今年31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病逝,终年87岁。她曾在铭贤学校小学念书,一生信主,是乌鲁木齐基督教会创建人之一。乌鲁木齐市基督教会在317日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思会,现附去其追思会照片2张。她和程秀凡是同班同学,但我没有程的邮箱地址,请转告程,谢谢。 愿主保佑你们平安幸福。     北京王存俊8/19/2009

 

** 谢谢发来有关王存华学长的信息。我们哀悼她。她还好在三月份就走了。没有见到后来的暴乱。这也许是天意。               杭州 邵靖宇8/21/2009

 

** 这里网络很久不通 ,趁今天通,写了稍长几句话,又被告字幅长,不能发送.我得请教别人.宽心, 小燕,及三个孩子已返蓉. 最近较忙, 所以所需报告及照相未及完成. 现有几个情况相告: 1,.还有两个孩子(桑尼拉和吉央)待联系好学校和解决孤儿院户籍后也去成都, 孩子们的户籍问题正在办, 需等县公安局批.  2, 为安全计正在修建围墙, 月底可竣工.   3, 这里无自来水, 原来从池塘接的水管, 冬季要结冰, 所以冬天无水. 这是急需解决的, 计划另安装一条小的水管, 加保暖层, 需要人民币约1万多元    4, 整个房屋加修保暖墙和保暖房顶, 正在筹划中, 冬天很快就来了, 需要在天冷以前完成. 这需要人民币22万元    5, 爱尔兰驻华大使上月来孤儿院访问, 他是指定专门来方舟孤儿院, 看看我们的工作和孤儿们, 因为有几位爱尔兰人常年在我们这里作义工, 帮助我们修整房屋,开拓花园, 和我们关系很好. 大使由阿坝州的领导陪同前来, 院内举行欢迎并和客人们座谈.. 6, 外地经常有人来孤儿院看望孤儿, 很关心我们的工作. 本月有上海的朋友, 还有本市七中的学生来赠书. 他们看到我们的铭贤尚精鼎纪念图书馆,很受感动.        九寨沟 刘怡平8/4, 17, 23/2009

 

** 收到寄来的简报,照片以及转来王存俊的信,谢谢你们所作的大量工作. 也为你和月华的身体健康而高兴. 我刚从以色列和埃及旅游回来.过去这两天我有几场独唱和合唱演出. 我总是把自己安排得较忙,使我忘掉自己的年龄. 也许我应当放慢一下了!        夏威夷 胡昭贤 8/23/2009

 

** 时光如水流, 从简报读到校友会第七次大会纪实及Oberlin五月聚会花絮杂感, 心里流着一股暖流, 和大家一起分享着喜乐, 犹如亲临其间. 读后更增加了许多怀念, 想起我曾经参加过19965月第一届校友会的种种情形, 至今已是13年前的事. 有些校友和我们永远告别了, 有的如我自己的健康情况已大不如前, 以致限制我不能远行. 好在能读到简报, 已使我知足, 满心欢喜. 2007年跌断臀骨, 迁居老人公寓, 有护理人员看顾, 每人供应午晚两餐, 我可用手杖走路, 生活尚可自理. 以后你们来温哥华,欢迎来我这里小聚. 寄上会费, 请转长穆兑换. 我有时和王侠常小卿通通电话. 感谢神对我们大家的看顾及关爱.      温哥华  张秀蓉  9/3/2009

 

**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0999, 现在的时间是999, 我给你打电话! “久久, 长长, 华华,” 这是一个千年才一日的时刻, 不要忘记! 再见!  (编注: 谢谢振笃兄的有心和丰富的想像力!)              加州 郝振笃 9/9/2009

** 简报收到。谢谢。王泽民询问孔令旗的情况今就我所知简复如下: 孔令旗(非琪)字龙标,家住太谷县城内小沙河街。1933年曾与我同年级但不同组,以后我留级分开。1947年我工作的中学校由太原迁到太谷城内小沙河街一片民宅中上课。与孔令旗家又是邻居又是对门,所以在街上又见到过孔令旗,他告诉我说他有两个女人。1947年冬李棣华全家要迁往太原,邀我给他看房,1948年我遂搬到中巷李棣华的家中,再未与孔令旗见面。大约是文革期间一次在太原的亲戚家遇见一个妇女谈起来才知道她是孔令旗的姐姐,她告诉我说:“龙标在太原煤矿劳改。”以后再无消息。       祁县   乔居顺9/14/2009

 

** 几月前在一本刊物上见到你写的关于圣乐的文章, 才知道你音乐造诣非常深. 当年王文辅老师也没在大学读过音乐, 却精通音乐. 看来兴趣所在, 自学便不难了. 我愿再次感谢孙玉德给我寄来<老照片>这本书, 有趣也精美, 照片印刷清晰. 也谢谢郭守谦兄对我背痒毛病提出的建议.我心上怀疑孙玉德是不是孙子健老师的女儿? 另外想知道几位同班同学的消息: 孟廷为 ,马宜封, 曾德修, 石先瑞等. 亦请告知吴鼎新兄的近况. 前几年简报上多次提到四川青白江的铭贤学校的事情, 兄曾往访. 但近年无所闻, 此校停办了吗? 近来世界日报刊登专文讲傅冬菊对和平解放北京的贡献. 文中并无新鲜资料. 我早就知道傅女士在重庆南开中学上高中时就参加了读书会”, 这会请了周恩来作顾问. 从那时起她就是共党内部人士. 他的堂叔傅作恭是我的好友, 高中在铭贤同班, 后来饿死在夹边沟”. 连他堂兄傅作义也救不了他. 他子女在老家务农至今.

(编注: 回答王兄的问题, 1) 孙玉德不是孙子健老师的女儿. 她的父亲是孙琴舫, 虽也是齐鲁大学毕业, 也在汾阳, 但不在铭义中学, 和孙子健也没有关系. 孙玉德是孙博义, 孙玉亭的妹妹, 前者在多伦多, 后者在成都. 孙子健老师的女儿孙贞一, 孙信一在北京. 2) 据我所知, 曾德修已去世几年, 孟廷为曾生病多年, 但仍健在.其他两位不知道, 为此问过北京的几位校友, 都说不知道. 我会继续寻找渠道了解. 3) 青白江的铭贤学校已于几年前停办. 基金会已经停止对它的资助. 3) 傅冬菊校友两年前在北京去世, 报上,网上关于她的文章很多, 如果你多浏览一下,会发现有许多新资料. )        加州 王泽民 9/14, 10/15/2009

 

** 1939年铭贤高中毕业生, 有五位一同去贵州南部的平越上唐山交通大学, (前信已述及). 其中李长彬是1938年在西安毕业, 去陕南古路坝西北工学院读了一年, 又于1939年重考交通大学, 所以和我们成为同班. 除连超民念铁道管理外, 其他几人都念土木工程. 原瑞临毕业后在贵州铁路工程局服务, 常年在外施工, 对西南, 西北铁路建设贡献很大. 连超民毕业后在广西南宁铁路管理局工作. 他们都是很会读书的人. 我和武珏常有联系.

                                                                  加州 陆恂如 9/16/2009

** 早已收到39期简报. 关于先父徐峄峰是不是广文毕业的,我不知道, 他已去世多年,亦无从问起. 事隔多年, 没有再去追求了解的必要. 据他说, 医学院院长曾劝他攻读医学, 他没有接受, 而是读了数学. 辛亥革命前一年毕业, 家中一直保留着那张又长又大的毕业文凭. 简报内很多文章都写得很好, 尤其你的 “2009中国之行”, 很喜欢看.

                                                                  多伦多 徐秋莲 9/18/2009

** 韩之汾给姚晓衡的信: 晓衡:看了你的西游,足见你退休生活的充实, 丰富, 开心, 令我羡慕.     之汾9/13

姚晓衡的回信: 之汾, 谢谢你的回信和称赞! , 你们, 在成都生活, 养老, 更幸福呀!我好羡慕你们呀!我真希望我能在成都长住。          美国 姚晓衡2009/9/20

                                                  

**来信收悉,所嘱写铭贤在太谷的情况如下: 在美国时曾遵嘱写过一篇《铭贤中学校的辉煌时代》(1934-1937)(2万字)的长文,后经您发表在简报上分三期(30期后)连载,百年校庆时,农大将该文收在《百年回眸》内(但不全),而铭贤的百年专刊内没有,有一篇<试论铭贤是非>的文章, 所以德昭校友有意见. 我的意见是请德昭找一下过去的简报,如找不到请您帮助一下从您出传一份给他(您可能有)。该文发表后我发现还有些细节没有写出,也有热心但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学长来信补充了我所不知的缺漏细节。我将把这些补写出来以补不足,其余的不再重复。您看如何?              祁县 乔居顺10/3/2009

                                                               

**尊敬的美洲铭贤基金会 李长华会长先生:

您好!近日我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时,有幸看到了美洲铭贤基金会网站:www.minghsien.com,并阅览了大部分有关贵会的文章及简报内容。尤其是当拜读了您在20076月《铭贤简报》第34期发表的《铭贤百年华诞我们纪念什么?》一文后,欣喜激动之情难于言表。

我的名字叫赵利统,我的母亲萧蕙芳(萧毅为)是铭贤学校的学生,四川金堂人。我的父亲赵基礼(赵四维)曾任中央银行襄理。我的祖母孔祥贞(赵孔祥贞)是山西太谷人,孔祥熙的胞妹。

我的母亲生前曾多次给我讲述了铭贤学校的事迹,因为铭贤是我的舅爷爷孔祥熙亲手创建,并曾为国家及社会培育了一大批有用人才。我的祖母孔祥贞生前也曾多次向我提起山西太谷铭贤学校创办及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我从小就立志希望有一天能够有机会再创如铭贤这样的学校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实现“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理想。改革开放后,我曾携妻儿重返山西太谷拜访了铭贤学校的旧址(现为山西省农业大学)和部分相关领导。以及去到我的老家太谷城内的孔家大院,并在当地政府领导的陪同下拜访了“孔祥熙故居”,所闻所见,感到政府对孔家在教育方面作出的贡献是持认可、肯定态度的。

自中美建交后,母亲便带着我一直在寻找铭贤的遗踪。在70年代末,美国欧柏林大学曾组织一个代表团来华,我和母亲在上海参加了他们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有人建议母亲去美国并与孔家后人取得联系,以寻找恢复铭贤的途径。此后经朋友的协助,母亲来到美国,居住在旧金山,并曾与孔令侃取得了联系。后因令侃伯去逝,此事便也就无有下文。

先生在其文章《铭贤百年华诞纪念会暨美洲铭贤校友会第六次大会情况报告》(《铭贤简报》第35期,200712月)中提到参加人员中有位程秀帆女士。她老人家曾是我母亲在铭贤的中学同班同学,在我母亲去世前,她们一直保持着联系,19997月程女士曾特地到旧金山与母亲会面并住了三天后返回新泽西州(见1999714日我母亲与程秀帆女士摄于旧金山的照片)。她与我父亲是小同乡(山西太谷人),从小时便认识。过去在上海中央银行工作。我母亲与她年轻时就在一起。先生其后在《温哥华校友会见记》一文中提到母亲在铭贤的另一位同班同学张秀蓉女士在母亲赴美后也曾有来往。她目前应该还住在温哥华,我的长子赵晋章(赵宇)曾于199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列治文市拜见过她老人家。

我本人曾在政府的中央机关任职,并曾任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的项目官员、主任近二十年,其后担任过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宣传工作。现退休后兼任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推进和交流工作,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社会资源。

我的长子在1999年在加拿大结束学业后回到中国,一直从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工作。曾于2005年举家移民加拿大,现任任加拿大国家儿童安全与教育中心副主任等职务。目前致力于在中国地区普及与推广儿童启蒙教育和安全教育项目而常驻中国。

我从美洲铭贤基金会的网站及相关报道中了解到基金会在四川九寨沟地区发起资助“方舟残障孤儿院”的慈善事业,及刘亦平院长等人无私奉献的善举和广大铭贤校友及各界人士对残障孤儿的真诚爱心,深受感动。这真正地体现了当年铭贤的“学以事人”的办学宗旨,及“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精神,为广大的铭贤后人树立了榜样。

近一年来,我的孩子们在国内从事的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义务地将儿童安全课程、安全常识等带进幼儿园和小学校,为孩子们培养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传授安全技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项目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项目已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并将作为他们一项长期的事业而继续下去。另外,他们在沂蒙山区所资助的外出务工留守子弟幼儿园项目也颇见成效。近段时间正在筹划在京开办一所幼儿园,以便为部分外部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稳定及健康的生活与教育环境。我也十分欣慰地看到年轻的一代能够沿着铭贤前辈走过的道路,尽其所能,为祖国的未来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们深感欣慰的是今日终于找到了昔日铭贤众多尚健在的前辈,就如同寻找到了铭贤精神与传统的源头。这无疑极大地加强了铭贤后辈们办好教育事业并回报社会的决心和力量。回忆当初我的舅爷孔祥熙在办学之初便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卓有远见地从小学办起,其后发展为中学及学院。正是体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从铭贤创建及发展史可见当年办学之艰难,培养人才用心之良苦。时至今日尚可借鉴。

流年似水,人事沧桑。众多铭贤前辈尚在也是我们铭贤后辈的福气。最终铭贤的事业、传统、精神还是要有其后辈儿孙们继承和发扬下去,要指导他们知道铭贤的过去、把握现在、企画未来。

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与铭贤校友会、基金会建立长期、巩固的联系;希望能够加入到铭贤的大家庭并得到校友会、基金会前辈们的指导;希望我们在中国的教育事业能够与铭贤基金会强强联手,在中国(大陆)地区为传承祖辈办学的精神理念,发扬铭贤的优秀传统,为培养下一代而共同努力和奋斗。

我们家族祖上几代人都是基督徒。母亲萧蕙芳曾在其最后的遗训中告诉我们:“母、子、孙三代人寻找铭贤的努力最终必将会有神的引导。”衷心祈祷一切如神的引导而如愿!

顺致 敬意!并祝身体健康!     铭贤国际教育     赵利统2009821 于北京

**上次你打电话来, 很抱歉我因家中有人没有详谈, 后来你回中国, 失去了联系. 最近我偶然的机会看到铭贤网站, 从中看到你的名字. 所以通过网站给你发此短信. 很高兴在网站上看到那么多欧柏林OSMA百年庆典上的照片. 20085月我们曾在欧柏林见过面. 我是欧柏林大学的校友, 1964-66欧柏林派往台湾东海大学的代表.我的职业是编辑, 已经退休, 但有时仍被请回去工作. 近来向几位从中国来的老人教英语. 盼望有机会和你见面.

                                                马州 欧柏林校友 白莉慧(Heather Banks) 8/5/2008

** 经过40年居住之后, 我们终于需要搬离这所老房子, 迁到附近的一个退休老人照顾社区的公寓. 搬家的通知有这简单一句话, 但搬家的实际却不是一个简单过程! 我们的新地址是: 425 Davis St #926, Evanston, IL 60201  电话不变.847-864-6944           伊州 依礼 (Don Farley) 10/12/2009

 

** 我最近身体不适, 发烧, 没有食欲, 小便困难, 头昏头痛昨天回到成都看病检查, 同时牙齿也出了问题, 需要去看牙医. 年龄不饶人, 感到体力减退很多. 现在有4个孤儿住在成都上学, 给他们租了一间房子, 顾一保育员照料生活. 他们上学, 杂费, 书本费 以及伙食费, 蒙学校减半. 这样下来, 每月的费用大约是人民币两千多元. 成都房租比九寨沟贵很多.他们在成都上学, 学校水平比在九寨沟高很多, 今后凡小学毕业的, 都准备迁到成都来读书.

                                                                  成都 刘怡平 10/16/2009

** 许久没有联系。你全家好?念念!我基本如常。是走路越来越吃力,腿不听使唤。有一事向你汇报:前不久接到张道揆来电话转告唐思诚同学的夫人给道揆电话中告知,思诚因肺癌于不久前去世了。他很不幸的是染上吸烟的习惯,并且烟瘾很大,而致终于诱发肺癌。我用电邮与你联系比较方便。因此代他报个丧。请在简报中刊登一下。另外,我写了篇“狗事春秋”发给你看看,笑笑。  杭州 邵靖宇10/19/2009

 

** 39期简收到.谢谢.! 我现在常去按摩 治疗, 每天从三层楼走楼梯上下三次, 出门尽量不叫出租车, 而是乘坐公共汽车, 一方面这是我们长期节约的习惯, 一方面这样也是锻炼的机会. 可以多走走路, 有妻子进出陪同, 安全没有问题. 请放心. 自从脑梗塞以来, 逐渐有些好转. 我曾去一个教会聚会, 有两百多人, 弟兄姊妹为我祷告, 情况很好.                兰州 荣在书 侯乃爱7/29, 10/22/2009 

 

** 最近Portland的中医学会第二次邀请我去讲学两天, 然后又我被邀请去西雅图看一个癌病人. 这个病人已经在我这里治疗一年, 基本痊愈. 讲课后, 有学生邀请我以后去旧金山作博导. 我写了一本书<经方临床应用>, 希望能够译成英语出版. 有一位美国女学生, 曾到广西中医学院进修, 导师刘莉虹原是我过去的学生. 我在广西小有名气.          加州 曾荣修 10/28/2009

** 寄上支票$1300, 是我外孙女儿学校的同学们捐赠给孤儿们的, 回复收据和感谢信时,请书写 Sunny Li, non-profit Children Help Children Organization (C.H.C.). 谢谢你寄来的DVD E-mail, 使我们对孤儿院有更多的了解, 并对你们特别是刘怡平同学十分敬佩. 因而 Sunny 和她的朋友们都赞同把这次募捐的钱送给方舟孤儿院 (原来他们想捐给印尼灾区). 是由于他们都是高中学生, 学习忙, 又住在不同城市, 要沟通商议花了较长时间, 所以寄晚了, 很抱歉.        麻州 雷克婉  11/8/2009

** 今年河北雪灾, 石家庄雪厚到膝, 五十多年罕见. 有八个省受到影响. 我们这里暴雪影响交通. 市区也提前供暖. 我们就不怎么出门了, 我身体力量也不能多走路, 不过一般情况没有太大变化, 请放心.

                                                            山东临邑  吴尚 11/13/2009

** 我的腿越来越不好, 走路困难, 所以基本上不怎么出门, 不过老年大学仍坚持去, 每周一次, 乘出租车, 这样强迫自己有一点活动. 近来北京许多大医院, 都在推行中医贴膏药, 预防感冒, 哮喘, 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方法是在三伏天和三九天在以下五六个穴位贴膏药: 天突, 膻中, 肺俞, 膏肓, 大椎, 定喘这叫冬病夏防” (三伏天), “冬病冬治” (三九天). 在这治疗期间,可以贴几天, 休息几天. 最好连续贴三年. 这是冯焕向我介绍的, 我正在试用, 效果不错. 校友们不妨一试., 但什么膏药不知道, 需要到医院去.     北京 贾翠玲  11/13/2009.

 

** 翠玲让我告诉你, 孟廷为现在很好, 已经搬回他在景台路的新居, 我们已很久没有联系, 今从翠莹的儿子崔鸣处得到他的电话是85992692. 但不知是否正确, 你可试试. 我明天去辽河油田出差, 一周后回来.

                                                                  北京 贾映萱 11/15/2009

** 我七八年前怀疑有病, 2006年发现骨癌, 住院治疗很久,现在基本稳定, 没有多少疼痛, 是活动受到限制, 多半在家听讲道光盘. 现在住在首都经贸大学宿舍.今年88岁了.   北京 孟廷为 11/15/2009

 

** 我最近才从北京回谷,上月下旬因为接到校内同事电话,说学校发现H1N1流感封校了,这样就又拖了下来。现在得病学生基本痊愈,所有学生仍然不让随意流动,限制在宿-教室-饭厅之间,但教职工等其他人活动不受限制,所以才决定回来。刚才我查看了我保存的文件和简报上徐德昭《忆铭贤》的文章,发现这篇文章可能不是我输入的,我保存的文件中没有,看了这篇文章也感觉我没有输入它。不过,如果您找不到这篇文章的电子版,请告诉我,我可以重新输入它。现在我把我这里保留的乔居顺的两篇文章和王泽民的一篇文章转发给您。我和果园的那篇911的文章也一并发去,请收到后告诉我。当初输入时,乔和王的文章有些字体不太清楚,我用了红色字体标明。山西前些时下了一场大雪,至今到处都是白雪皑皑,天气较冷。马兰也冷吧?请多多保重!        太谷 郝晓玲11/19/2009

 

** 以庶瞩我 请你报导我们同班同学吕其鲁在西安已成植物人. 吃饭要人喂, 儿子在美国, 女儿在北京 无他奈何!可能比我小一两岁  人生如梦!       洛阳 李兴业 11/23/2009

 

** 听说刘怡平身体有病,不知情况如何,十分挂念,他是非常重要的人,希望能够多保重,早日康复.我最近和王青,刘彬如,王泽民,李克明等通过电话.       加州郝振笃 11/24/2009

 

** 我生病以后,现在正在服药治疗, 但似乎效果不大, 准备换一个医生. 现在能够在家中扶着椅子走动, 但是胃口很好, 也没有什么疼痛. 住在女儿这里, 有人帮忙照顾,所以请放心.   加州 王青  11/24/2009

 

                       九寨沟方舟残疾孤儿院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工作情况汇报

(一)我院应对突发地震灾难的三项紧急决定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院住地九寨沟县漳扎镇隆康村处这场大地震灾区范围之内。所幸,距震中汶川映秀较远(直线距离约一百多公里),房屋又是新建不久的抗震强度较高的建筑,除了部分房屋隔墙被震裂、饮用水取水管道和过滤净化设备被损坏、部分家具倾倒外,没有房屋倒塌,也没有人员伤亡。当地震袭来之际,地动山摇,山坡下白河和公路对面的山峰上发生大滑坡,崩落的岩石、砾石、泥土轰然而下,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山谷里弥漫着滚滚沙尘。附近有些藏胞的房屋被震垮. 当时,我院住在院内的二十多名孤残儿童正在室外,准备到一墙之隔的隆康小学上学 。在可怕的灾难面前,同学们们被吓得大哭起来。在刘院长的指挥下,我院工作人员赶忙带领小朋友们迅速撤离到离房屋较远的坡下。当天下午,我院在山坡野地里搭起了几顶帐篷。这几顶帐篷,还是我院在勿角乡(地处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断裂带上)旧址时,为了应对2006年甘肃文县地震时购置的,现在正好派上用场。在帐篷里,孩子们安然度过了三十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地震发生之后,通讯立即中断。彼此无法联络,情况不明,令人十分焦虑。

     令我们不安的还有:我院有三位从美国来的爱心人士,刘院长的好友,爱国华侨吴履西老先生和夫人及友人要来孤儿院慰问孤残儿童,由驾驶员胡敏开车,已于当天上午从成都出发。按预定的行程计划,他们中午在都江堰吃午饭。地震发生时他们应该就在汶川县境内的公路上。他们的生死如何?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由于无法取得联系,不得而知。

 

    我院的当务之急是:

   1、必须确保我院全体孤残儿童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稳定他们的情绪,安排好他们的生活。为此,孤儿院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必须坚守岗位。为了应对余震的威胁,在孤儿院的孩子只能住在帐篷中。同时,在成都物色安全的场地、房屋,组织人力物力,设立地震避难所;联系车辆、选择安全路线,作好必要时立即出发,将我院全体孤残儿童和工作人员转移到成都的准备;

   2、作好临时接待、救助我州地震孤儿的准备。根据唐山地震的经验,大地震肯定会造成大量人员生命丧失,也肯定会有地震孤儿和残残儿童产生。但究竟会有多少,现在很难预料。鉴于茂县处于地震重灾区,通讯已经中断,情况不明,设在茂县的州福利院现在已不可能接收地震孤残儿童。我院是地震发生之后阿坝州唯一还能正常运行的孤儿院,应该义不容辞担当起这个重大责任。为此,刘院长立即向县、州民政局、慈善总会、残联报告我院的情况,表明我们的态度,主动请战;

   3、千方百计寻找正在汶川县境内,前来看望孤儿院的两位美藉华人客人,和我院驾驶员小胡的下落。

 

 (二)抗震救灾中所作的几项工作

   在整个地震期间,我院的工作按照州、县民政局、残联的指示和院董事会的决定有序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归纳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确保了我院全体孤残儿童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我院救助的四十四名孤残儿童和七名工作人员安然度过地震劫难,无任何伤亡。其中,包括新收养的7名来自汶川县重灾区的地震孤儿和来自黑水县、红原县的孤儿。

   二、找到了在汶川公路上遭遇地震灾难的两位美国贵宾和我院驾驶员胡敏。

   我院刘院长的好友,美籍华人吴履西老先生,现年68 岁,是一位农业专家。他和他的夫人应刘院长的邀请,不远万前来慰问孤残儿童。并打算同我院探讨创办高原大棚种植蔬菜、水果,为孤残儿童成长后解决就业出路项目的可行性。没有料到,车刚到汶川,就发生了地震。他们前后的几辆汽车都被滑坡的山石、泥土砸毁、掩埋。只有他们奇迹般地得以幸免。由于交通阻断,信息不通,他们只好滞留在汶川,和我们的灾民一样,每天靠喝矿泉水、稀饭和吃少量饼干维持生存。吴老先生的儿子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高级军官,获悉父母生死不明,十分着急。不断打电话到北京美国大使馆、成都领事馆和我院询问寻找他父母的进展情况。汶川卫星电话开通之后,吴老先生和驾驶员胡敏立即打电话到孤儿院报平安。吴老先生的儿子通过外交途径,提出用直升飞机将其父母解救出灾区的请求,获得我国政府同意。518日,吴老先生夫妇和我院胡敏乘军用直升飞机平安回到成都凤凰山机场, 翌日乘机返回美国。当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就此作了报导。吴老先生回到美国之后,因其亲历了这场惊魂动魄的生死大灾难,受到了美国社会各界特别是华人社会的热烈欢迎,许多学校、社团邀请他去作报告。他讲述自己在灾区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并表示在有生之年,一定要为地震灾区筹办一个高原现代农业示范企业,帮助灾区恢复重建,帮助孤儿院建立”造血“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孤残儿童长大后就业创造条件,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                     

   三、由刘怡平院长担任总领队,带领我州孤残儿童和地震孤儿共 48名,参加了北京市科协、万通公益基金会等单位举办的“地震灾区儿童夏令营”活动。(我院25名,州福利院19名,地震孤儿4名)。孩子们第一次到首都北京,参观了天安门,参加了国旗升旗仪式,登上了长城,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看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祖国的伟大,感受了首都各界人民和北京铭贤老校友对灾区孤残儿童火一般热烈的感情。夏令营结束之后孩子们全部安全返回。他们是第一次坐火车、乘飞机出远门。我们相信,这次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对于孩子们迅速走出地震灾难的阴影,抚平心灵的创伤和未来的健康成长都是很有好处的。

   四、一年来,我院接待了国内外众多爱心人士、爱心机构的慰问,接受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地方新闻单位以及国外多个媒体的采访。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灾区孤残儿童的命运引起了全社会、全世界关注的目光。肤色、语言、文化、习俗、宗教和政治信仰的不同,在这一刻似乎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一个压倒一切的呼声:挽救生命!拯救孩子!几天之内,我们的电话、手机几乎被打得发烫。我们向打来电话的人们一一报告平安、一一致以感谢。当时,由于交通阻断,人们无法从公路到孤儿院来,有不少人选择了乘飞机来看望孩子们。  特别值得我们铭记的是许多国内、国际机构的来访者和孤儿们同泣同乐犹如家人:欧盟驻九寨沟环境保护组织, 他们自己设计、出资、出力,帮助我院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建起了一个花园. 花园中还建有一个玻璃温室。他们希望,孤儿们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鲜艳的花朵。 当地的爱心人士赠送了矿泉水、大米、食用油、棉被、干粮和书籍。患难见真情, 这一件件一幕幕感人的情景, 已深深映入孩子们的心灵, 并将会影响他们今后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和责任.

 

 (三)积极制订灾后重建的规划,保障我院孤残儿童救助事业可持续发展

   我院从2003年开始筹备,20044月正式成立,是阿坝州第一家专业的现代化残疾孤儿院。迄今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第一批入住的孤残儿童,有的已经升入中学。孤残儿童同孤儿院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彼此亲如家人。经过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生死相依的日日夜夜,创建孤儿院的几位离退休老人,尽管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却更加欲罢不能。但是,人生苦短,岁月无情。现在,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孤儿院的可持续发展开创出一条健康发展之路,尽可能做好交接班的准备。为此,已经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培养孤儿院领导层和管理层的接班人。现任院长助理的刘一宁(男)大学本科毕业,现年39岁,已婚,长期担任国际贸易企业负责人,有较丰富的阅历, 较广泛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基础;极有爱心, 是方舟孤儿院创建者之一。孤儿院从成立到现在许多事物工作,大部分是由他承担完成的。他是目前唯一有资格、有能力、做接班人的人选。希望他乐意接班。

   2、尽快将方舟孤儿院自己的基金建立起来。这是我院现任董事会早已提出的工作任务,唯有建立基金会才能接受经费捐赠,健全财务制度,使孤儿院有稳定持续的经济供应保障. ,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很不理想。必须多方设法,抓紧办理。否则有落空的危险。

    3、与国内外有关学校建立正式的协作关系,根据每一位孤残儿童的具体条件,为他们的升学创造条件。现在,已经表示愿意接纳我院孤残儿童免费就读的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已经不少,但都未形成正式协议。为了避免人事更迭,致使关系中断,承诺落空,必须立即着手办理。现我院安排了四名孤儿到成都市省级重点小学——人民北路小学读书学习。该校表示将保送成绩最好、即将毕业的陈文琪进入省重点中学——人民北路中学学习,但由于无户口只能借读,没有学籍。此事要尽快联系解决。

   4、为在院的孤残儿童聘请英语、藏语教师。现我院聘请的藏语教师拉木措(女)藏族,青海师范大学藏语系本科毕业,能够胜任藏语文教学,但不懂英语。计划再请一位义务讲授英语的教师。

   5、制订规划,引进人才,为我县残疾人和我院孤残儿童将来就业创办福利企业。

     根据我院的人脉关系和具体条件,拟在残联的指导、支持下,筹建小型福利企业,以解决我县残疾人就业。其收益全部用于残疾人救助。初步计划筹建

  1. 纸品加工。主要包装、加工家用卫生纸、酒店用纸。
  2. 引进栽种“兰莓”。 这是一种价值高,人们十分喜爱的水果。
  3. 刺绣工艺加工。为截瘫残疾人创建谋生的技艺。

    以上项目是否可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论证、探讨;聘请专业人士具体实施。

 

                    九寨沟方舟残疾孤儿院 刘怡平   2009年5月18日

 
 
 

                     追思敬爱的铭贤学长刘成珩医师  姚晓衡          Your browser may not support display of this image.

      我在1944 一月进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姚家渡曾家寨的铭贤中学读书,住宿于上寨宿,认识了这位慈善、友好、和蔼、谦虚的年长同学刘成珩。他是山西省人,数年前当日本侵略者占领山西时,他们约五十多位青少年难童,在李彝亭老师带领下,靠着两条腿、两脚,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克服各种困难,由山西途经陕西省,走了几十天才到达四川省成都市的金堂县。难童们基本上都进入铭贤读书,为了读书,他们都是半工半读。我与他成为君子坦荡荡、剖心置腹,无所不谈的挚友。

      他是高中毕业班学生,在1944年六月毕业;离开之前,他把养育了数年的一只母羊送给14岁瘦小的我,要我照顾它并喝羊奶补身体。他旋即去了贵州省安顺县的军医专科学院,并且继续与我保持通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军医学校搬迁到上海市江湾五角场地区成为国防医学院(NDMC--NATIONAL DEFENCE MEDICAL CENTER),直属南京国民政府领导。此时此刻我正在读书的铭贤中学,于1946年北迁到陕西省三原县。

          当我1947 年高中毕业前夕,成都的姨妈要我去成都读华西大学医学院;可是成珩多次写信给我,盛赞NDMC,要我去上海读NDMC。他强调NDMC 是免费的,在上海,去美国深造更近、更方便。父母亲也同意他的意见,七月初,我与三位毕业班同学一起,由西安换乘四次火车(郑州、徐州、南京),费时四天,来到上海。由他照顾我;我努力准备,终于考取NDMC。

      1948年,我离开NDMC,国民政府迁移台湾,NDMC 也同时迁移台湾。我继续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读书,他在台湾由NDMC毕业。因为那时台湾海峡两岸没有邮政来往,我们当然中断了联系。在圣约翰大学,我认识了同学王慧玲,恋爱结婚。我回忆并感激地说,是刘学兄让我来上海学习工作且与王慧玲成为结夫妻,生儿育女。

      铭贤学校是美国OBERLIN 大学在20世纪初期,为了纪念在义和团暴乱时殉难的美国人(教师与传教士)而建立的,所以名为‘铭记前贤’。1978年左右,中美关系刚刚建立,美国OBERLIN大学就有学生来上海学习。当时,高棣民(MR TOM GOLD), 也名为金汤穆,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中文。通过TOM GOLD 的各种渠道,我找到了成珩在台湾的地址,于是,我们开始了通信。

      1985年五月我来美国后,他立即购买来回飞机票,邀请我由ATLANTA 到他居住与工作的FLORIDA 州州政府所在的QUINCY。在机场接我时,他显得那么年轻、健康,精力充沛。他当时告诉我他已经作过胃溃疡手术(1970),简直难以令人置信。他还说,由NDMC 毕业,在台湾工作后,自愿赴非洲艰苦地为当地人服务多年,再辗转来美国。1986年一月,他约我到他家小住一周,观看、羡慕并往他的幸福家庭,充满天伦之乐(妻子与四女一男)的生活,与奋力忙碌、为多种族美国人服务的妇产科医师工作。

      大约2000年左右,我因为眼睛白内障,不能再担任铭贤北美校友会电脑中文输入人与铭贤北美校友会副会长职务,于是他欣然接受副会长职责,使我能安然离职。

      近年来,他不幸罹患一种罕见怪病BOOP。 BOOP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 organized peumonia)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与机化性肺炎. 是一种难治性、免疫性疾病,需使用激素(长期)与抗生素药物,消耗了他的体质。因为一个女儿在此工作, 他与夫人去年由FLORIDA搬迁到我们ATLANTA居住。去年秋季,他们老夫妇回山西省寻根探亲时,他在上海感冒(?)发热,回到美国后,体力更加衰弱,日益消瘦,病情每况愈下。原来我准备为他与我举办的他八十三岁、我八十岁庆生宴会;可是,他健康状况不允许参加。他因病情恶化,住院EMORY 大学医院,不治而仙逝(2009年7月31日晨),享年83岁。

      刘成珩兄为人善良、和蔼可亲、忠厚老实、秉公办事、、,既是待人以德,又是好丈夫,好父亲,还是大好人的老校友;一个直率诚恳、淳朴真实,豪爽不假,标准的的山西老乡。所有山西、山东、四川校友们,以及包括我在内的陕西校友们都忘不了他。刘夫人陈美枝女士:电话1-404-377-7018

 
 
 

              怀念好友初毓桦    李长华

      铭贤校友初毓桦兄患巴金森氏病多年, 今年3月因身体虚弱, 生活不能自理, 迁入温哥华的一个老人护理中心 Royal Ascot.  624日住进医院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  628日与世长辞, 享年85Your browser may not support display of this image.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毓桦到金堂铭贤学校念高中, 同班有吕其鲁, 吕其愚, 李兴业, 吴竟夫, 王以庶, 徐德昭, 郭永生, 郑哲敏, 朱贤敦, 李锦慧, 阎炳东, 刘俊恩等. 他因患肺病没有等到毕业就休学. 回到成都治疗. 养病期间自己经营一间牛奶场. 病愈后, 1946年投考华大物理系, 1950年华大毕业以后, 师从当时在华大教书的天文学家李晓舫教授, 后来随他到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工作. 1985年来到美国, 不久迁居加拿大.           

      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工作的三十多年, 颇有建树. 1958年提出 “2.16米天文望远镜的总体设计.  1989年在北京研制建成改型的2.16米天文望远镜, 就是根据他的设计改建的, 这台望远镜沿用至今. 1961年他发表了用目测估计在我国拍摄的球状星团M15底片上发现了三颗新变星的报告, 得到国外天文学家认证, 并列入星表. 这是我国近代天文学领域中, 首次对太阳系外新天体发现所作的贡献他因这一贡献, 获得我国第一届科学技术大会的新天体发现奖. 1978年他发现了在英仙座的带亮蓝星云的新变星. 1979年日本天文学家证实其为一个带星云的B型星, 并称之为 初氏天体.1982年他创立了恒星照相测光方法. 1984年, 他于M15不稳定带外发现两颗变星, 这个发现对当代恒星演化和变星脉动机制的理论, 提出了新的课题. 他在天文方面的成就, 的确是值得肯定的. 他来到美加之后, 没有再继续这方面的研究, 原因是怕沾上泄漏国家机密之类的麻烦.

      Your browser may not support display of this image. 在铭贤的时候, 毓桦高我三年, 所以没有多少接触. 可是我们1946同年考进华西大学, 同在理学院, 大学四年期间又一直住同一个宿舍. 一起参加铭贤同学会和中华基督教会华大团契的活动. 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 常常约集一群有共同喜好和抱负的男女同学, 探讨人生, 切磋问题, 成为知己 . 他早年失去双亲, 加拿大在成都的一位牧师( Rev Veals)待他如己出,所以毓桦每个周末都回四圣祠教会这位牧师家度过. 他也是一位有创意精神的人, 年龄又较长, 所以在同学中间总是处于领袖地位, 得到大家的尊重. 有一次在John Stinson 牧师的安排下, 署袜街礼拜堂的主日崇拜完全由华大团契主持. 初毓桦讲道, 我作主席, 其他招待,诗班等也都由团契同学担任. 那天的实习效果不错. 当时许多活动, 毓桦多半是策划者或带头人.

 

      大学毕业那年, 正值解放之初,  “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他受到莫须有的怀疑和审查, 致使他一时不能离开成都, 只好在华大医院机工室工作一年. 那一年他单独住在机器房, 深居简出, 难得与人来往, 总是担心有人在监视. 同系同学的敌视, 使他的处境十分不自在. 从他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政治运动所带来的损害和对人的摧残, 影响是多么大, 多么令人难以想像!

      Your browser may not support display of this image. 大约是1982, 我趁去南京开会的机会, 去紫金山天文台拜访他. 那时他已儿女双全, 生活安定, 事业也小有成就. 他请我吃秦淮河的螃蟹, 我们又能重温当年上学时促膝谈心的温馨时光. 1985年来美后, 先在Florida和杨骏昌曾启蕴同事, 曾来Maryland我家小住, 重温促膝谈心的旧情. 后来他选择了去加拿大温哥华定居. 他说, 不论是气候, 社会风气, 和生活环境, 温哥华是最好的住处. 他喜欢那里的自由, 人们的素质, 对人的礼貌和尊重. 不用再去担心有人抓你去审查批斗, 不用费尽心机去防范别人的陷害. 我想他是被国内政治斗争和人间的无情吓坏了. 他到温哥华之后, 针对华人移民的需要办了一间育才学院, 教授英语, 计算机等, 继续发挥他的组织领导才能.. 帮助中国同胞升学就业, 也给港台国内青年来加深造提供机会.

      他对铭贤母校有很深的感情和向往, 曾参加了北美铭贤校友会在欧柏林举行的第一届大会. 在以后的校友会事务中, 我总是经常征询他的意见. 可惜他得了巴金森氏病, 加上妻子因病先他而去,儿女又远在外地, 以致晚年显得孤单惆怅. 2007年我和仝月华去温哥华看望他, 正值他住医院检查. 看到他体弱多病, 步履艰难的消瘦身躯, 特别是他那焦虑的情绪, 感到扎心的难过. 我们和他一起祷告, 愿他多仰望主, 求神赐他从上面来的平安.

      有一天深夜,我已经睡在床上, 收到他打来的长途电话, 动员我和他一起合作, 研究宇宙新的天体, 他说我有天体化学的基础, 他有天体物理的根底, 再加上其他几位学者, 好好探讨宇宙中新发现的天体, 这是目前世界科学界最拔尖最需要的课题, 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应当在国外发挥作用, 有所贡献. 他滔滔不绝地阐述他的理想和抱负, 足足四十分钟. 条理清晰, 慷慨激昂, 完全不像正在病床上的人. 我联想到当年在华西大学和他朝夕相处于同一个寝室, 他也正是这样有雄心, 有理想, 经常对我, 陈绍东, 王传礼, 董熙昌, 以及一些女生刘传义, 萧永霞, 郑迈琼, 何镜清, 聂之贤等作一些带动和启发, 鼓动我们要有抱负. 这次在电话中我劝他要正视自己的现状, 不要作过多遐想! 八十多岁的老人, 没有能力重启炉灶去作这些. 有抱负固然好, 但这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我们应该把余力, 多放在那有永恒价值的神国的事工上. 不久之后就得到他去世的消息, 我才知道, 这是他即将离世前的回光返照的表现. 但说明他临终前仍然悬念着他的事业和抱负.他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人.

 
 

              爱的力量   张文灿

                            ---怀念母亲---

 

风风雨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母亲终于在卧床不起两年多之后,一觉睡了过去,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那是2009年,76日早晨。二哥从国内凌晨5点打来国际长途,一定有急事。知道母亲刚刚安静地走了,不胜悲伤。真的有点意外,因为我在几个月前才回老家住了三周,觉得她老人家身体虽然比去年下降,精神差了,话少了,但神智还算清晰,耳聪目明,饮食睡眠正常,并没有特殊疾病。临行前我对她说:”明年再回来看望您老人家. 她说:“下次回来,我就不在喽。”前几年离开她的时候,她只是难过地说:“你快走嘛!”不忍看到离别的痛苦,但从来没有说过再见不到的话。几个月前她身上的褥疮都长好了,大家都希望老人过了大年就能至少再多活一年。前段打电话她还一再说“老三,我想你!” 最近一段,觉得她 精神有点恍惚,睡觉时间长了,话越来越少了。特别最近2-3天没有吃饭。保姆讲母亲离世那晚一直念叨“老三,老三……….”。谁知那竟然是她老人家临终遗言,此后一觉不醒,悄然离世,再没有接电话的机会了。古人说的好,“父母在,不远行。”像我们这些海外游子,流落他乡几十年,不仅谈不到报国,甚至对国内老人生不能尽孝,死不能送终,真不知怎样责怪自己才好。在此真诚感谢国内二哥二嫂二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和代劳。小时候看到别人的父母离世,曾经天真地认为世界上,只有自己父母亲是不会离开我们的,要有的话,至少会在很久很久以后。也不知道自己是多么幸运。父亲20多年前走的突然,当年宛如晴天霹雳,几个月都觉得刻骨铭心,呆若木鸡,不能接受。方知道生老病死乃客观规律,无人可以例外。母亲自从4年多前脑梗,体况日下,最近两年又股骨骨折后卧在床上,用她那特殊的方式,一点点地和我们告别,给我们探视她的机会。她更舍不得离开我们啊!虽然知道人生无常的无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还是希望母亲可以例外,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为生死两茫是永诀,今生再没有任何见面机会了。

慈爱无量

母亲一生勤俭、慈悲、善良,乐济好施。晚年得福报富庶愉快,有二哥全家 及两位保姆的昼夜精心照料,儿孙和四川老乡终日陪伴,欢度余生。临终半年又蒙恩信主得救,蒙主大爱赦免赎罪,心灵和身体得到进一步的洁净,睡梦中常常笑醒。最后喜乐、无疾、无痛而善终。母亲具有四川人典型的泼辣能干、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她又天赋特别的机警聪明,把握分寸,表现在无论大是大非问题上,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是处理一般的人际关系上,她都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是父亲的名副其实的贤内助和我们家里家外的高级参谋。她毕生将全部的聪明才智都贡献给了我们这个家。

 

母爱无私

母亲出身家道富庶, 他们兄妹12人,属于大家闺秀。她毕业于铭贤学院工商管理系。为了等待父亲美国留学回国,与父亲结婚时已经30岁,父亲则是先立业后成家,37岁才结婚。父亲是典型的“学者”,一心扑在事业上,工作忙累,家务事难以顾及。母亲是学校图书馆的出纳,每天楼上楼下跑上近十个小时。回家后她的另一个全职工作才真正开始。全家一日三餐,采买置衣,缝补浆洗,打扫卫生。加上我们弟兄三个男孩的衣食住行消费量大,一家五口人的家务事担子比工作还重,母亲却将家里家外安排的井井有条。白天紧紧张张工作和政治运动,周末晚上好不容易得一点空隙,又一针一线为我们兄弟三人织毛衣。我们年轻时母亲也给我们写过些信,除了鼓励我们学习,注意身体和营养外,最后落款一定是,“忙中完成,妈妈”。

母亲一直为我们的成长忙忙碌碌,日夜操劳,没有属于她自己的一时一刻。在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食品紧张,一人一个月20几斤粮食,一斤白面,2-3两食油 供应。她总是想尽办法去黑市买点高价食品和猪下水,并到处去挖野菜,粗粮细做,和面打成玉米饼,我们吃的很香。她非但没有怨言,反而告诉我们她在农村四清(1965-1966)时,在老乡吃派饭,全家人吃一锅菜,只用一根筷子蘸一点油,教导我们应当知恩惜福。其实她自己常常自己饿着,有时匆匆吃几口剩饭,曾经几度因为营养不良而全身浮肿。脸上,腿上,一按一个坑。文革前期(1966-1971)中父亲的工资被扣发,母亲的工资便担当了更重要的作用。但她是孝女,解放后每月坚持给四川外公,外婆寄上15元,文革中也不例外。由于政治,经济,工作和家务的多重精神压力,加上营养不良,她几次因为心力衰竭和胃出血住了医院。

 

博爱无界

母亲一生自己省吃俭用,但乐善好施,对人大方热情。父母亲在钱上和别人打交道,一定要自己吃亏。如和别人出差吃饭,他们一定要付账,只收粮票。那时大部分人们都很穷,找他们借钱的很多。有的人借钱不还,各种人都有,有时是工人或学生,特别是毕业生。母亲深知施比受更有福,从来没有拒人千里之外。据母亲讲,刚刚解放,1950年铭贤学院从四川搬回太谷,从四川到山西,白区到解放区,黄金属于控制物资,每家只允许携带一个金元宝(一两)。母亲将全部家当30多个金元宝寄存到成都一个朋友家中。后来这个朋友说被抄家抄走了。母亲有时也提起,但他们也没有为这件事过度烦恼。只是淡淡无奈地说,钱是身外之物,消财免灾吧。果然,他们还真因祸得福,后来运动不断,几度抄家,那些金元宝留下肯定是交待不清的祸害。

虽然文革中我们全家被扫地出门,成为众矢之的,我们家的收入也少于过去一半。当时知识分子之间不相往来,许多人见面躲尚不及。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事和朋友。大哥的同学任亥生的母亲去世早,后妈对他不好。母亲非常同情,常常帮助他。下乡插队时我们的朋友刘世平父亲刘惠之在劳动改造时不幸心肌梗死逝世。家中发生巨大变故。世平还在太谷范村插队。他母亲在父亲去世后从太谷中学调到了太原五中,搬家时母亲将家中的煤糕和其他生活品送给他们,以应急之需,可谓雪中送炭。世平母亲和姐姐在太原,他自己常常来太谷县找工作 ,就吃住在我家。找上工作后,母亲给他买了一套脸盆,毛巾和被单等。待如亲子。后来父亲、母亲多次去太原看病住院,都是世平舅舅和姐夫帮忙。平时过年过节,世平也来看望母亲。去年六一农大子弟学校校庆,世平又一次看望母亲,并亲切地叫母亲“妈妈”,母亲高兴地合不拢嘴,连忙笑着说:“行了,行了。”。母亲去世后,世平和二哥在太谷,太原墓地之间跑了许多趟,安排碑文,准备合葬事宜,比我们这些国外的亲生儿子出力还大。

 

至爱无敌

    1966年文革开始时,急风暴雨,一夜之间,父亲从“全国人大代表”,“系主任”,和学校“一杆红旗”成了全院最大的“牛鬼蛇神”之一。大字报铺天盖地,他被戴上了“漏网右派”,“三反(反党,反社会主义革命,反毛泽东思想)分子”,“美帝走狗”,“反动权威”等大帽子。母亲那时刚在榆次四清回校就参加父亲的批斗大会,并且被迫上台揭发父亲的“问题”。第二天,在图书馆外给她贴了许多大字报,说母亲包庇父亲。母亲面对自己从“革命干部”变成“被人革命的罪人”,反差变化太大,一下子胃出血,二哥和我用担架将她送到了医院。到19667-8月间。学校又掀起了对“黑帮”挂牌,戴高帽游街家的凌辱。父亲成了全校重点批斗审查对象,多次被批判,抄家,揪斗,游街。株连母亲及全家。我们则成了“老子反动儿混蛋”的黑五类子女。之后的十年里全家过着“等外人”的生活,没有抬起过头。父亲的压力最重,家里家外都没有话语权。他卧薪尝胆,拼命地劳动改造,思想改造。默默地完成他自己心目中的“政治翻身”十年计划。他也最需要家人的同情,理解和支持。母亲的负担更重了,除了日常工作和家务外,她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四川人特有的乐观和正向思维,开导父亲正确对待群众的批判,检查自己的错误。给父亲极大的精神安慰和生存希望。

    父亲于1966-72间年曾经被送到猪场劳动改造三年。其间学校的革命造反派也分成了“火炬”和“红旗”两派。他们矛盾逐渐升级,文斗变成了武斗,武器也由刀枪棍棒变成了枪械地雷。农学院美丽的校园成了太谷地区的武斗中心,每天高音喇叭对骂,枪弹横飞,地雷手雷爆炸声不断,有的学生、教授甚至被流弹打死,打伤。学校里家家修了工事,门窗用砖头和床板封死。学校里只剩下武斗人员和不敢离开的劳改“罪人”。父亲在学校猪场劳改,承担一个全职工人的全部工作量,每天上班就路过两派武装割据的火力交叉地带,非常危险。他吃住在猪场,常常回家带点咸菜和玉米面,一天就吃三顿玉米糊糊。三年中没有一天节假日,饱受皮肉之苦,精神折磨和生命威胁。父母亲赶紧将大哥送到农村,二哥和我送到老家榆林安全地带。因为我们中学也有被武斗打死的学生。他们自己则相依为命,冒着生命危险,留在了“武斗和改造前线。”母亲是父亲的唯一的精神慰藉和生活保障,没有离开一步。

    随着文革运动的深入,父亲的“问题”也由解放后的“反党思想”,到解放前的“历史问题”。在过去历次运动中,他的历史“问题”,如和美国人的关系,曾经多次交代,特别是经过在1955年“肃反”运动半年隔离审查后,已经有结论。但是在1969-71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又被作为学校的“大案,要案”和“美国特务重大嫌疑”,再次隔离审查。逼迫交代“新问题”,否则就是“态度不好”。学校又有人自杀了。 文革中有几次他不堪凌辱和逼迫,和母亲说他坚持不住,不想活了。母亲也一再严肃地告诫他:“你一了百了,解脱了痛苦,给我丢下三个上中学的儿子,让我怎么办?”“我相信你没有问题,真金不怕火炼。”终于他以柔克刚,感化了专案小组,让他回家过1970年春节,但他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在全校近100个专案中的95% 定案后,在五次“宽严会”后,还没有定案,因为没有办法到美国调查。他自己不能参加任何学校活动,每天只是打扫厕所,浇冰场,挖地道。我们弟兄三个的工作分配、参军和升学都也受到株连,父亲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可以说在文革中几次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父亲最需要倾诉和安慰的时候,一个是母亲对父亲及全家的爱。另一个是父亲对我们全家的爱。是这两根攀天大柱,一天天苦苦支撑着父亲那频临崩溃的精神大厦,使父亲在生死的天平上一次次战胜了自我,摆渡向了更艰难,希望渺茫的“生”。一直到立案两年多的林彪事件后,1971年后半年,学校终于放弃了审查,相信了他的交代,允许他参加小组群众活动。甚至让他在全校报告文革中“劳动及思想改造”的心灵路程。对父亲劫后余生的内心激动,我们很难理解,表现有些麻木不仁,觉得理应如此。父亲对我们的态度很生气,大概他对自己6年多卧薪尝胆,一滴血,一滴汗,一滴泪换来的工作机会更加珍惜;对“政治是生命”和的理解更加刻骨铭心。

    Your browser may not support display of this image. Your browser may not support display of this image.

母亲和我们兄弟三人1955年于太谷  全家福1961

 

    地位柔弱低下的父亲和母亲一次次战胜了了貌似强大,不可一世的专案组及其背后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无产阶级专政”。慈爱和忍耐化解战胜了仇恨和斗争,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挽救了我们,挽

救了这个家。我们终于通过了考验,一步步熬过了痛苦的10年,走出了黑暗,走向光明。历尽千难万险,迎来了春天。大概是因为父亲文革中受的磨难最多,冤屈最大,而他却丝毫没有抱怨和不满,一如既往地,满腔热忱投入工作。文革后期他还以德报怨,见缝插针,“三步并做一步(摘自日记)”地做了大量科科研和推广工作。他后来被推选为山西农大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代表。我们兄弟三个也相继上大学,结婚成家,后来又先后留美。200510月,学校又为父亲塑立了铜像, 2007100年校庆又为他出版了“张龙志文集”,成为山西农大传奇式人物。我们共同经历和见证了父母超乎寻常,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母亲的功劳最大,她笑到了最后,幸运地见证了这一切。她离开的时候是带着欣慰,自豪和微笑。他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先烈的成功所需要的付出和代价。我们更应当感恩惜福,继承和宣扬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铭贤辉煌时期>的补充材料   乔居顺

 

   1933年我考入铭贤时,音乐教员是宗孔(字鲁丞)。他教的是中国古代歌曲如《渔樵向签》、《阳关三叠》等。歌谱是和中国古书一样次序从右到左纵行从上到下念。七个音是上、尺、工、凡、六、五、乙,板眼时用o与.表示音注在字的下面等。他还擅长古琴(曾在大礼堂表演,教材也编有古琴的弹法,对古琴谱外行人是不认得的。

     梅贻宝代理校长后来感到这教材太旧,不合时代潮流,遂改聘王文辅老师为音乐教员。王老师来后,带来一股新气象,先教些流行小曲调如《阿小写快快飞,飞出这个忧愁的范围》等气氛很活跃,后来就唱校歌《春到铭贤》、《铭贤儿女》、《铭贤夕阳歌》等新歌,歌谱改教五线谱,唱歌亦分高低音、二重奏与四重奏等合唱法。还教指挥方法等,另外还把第八教室(尚德堂)专辟为音乐教室,室内设备一些乐器供同学们练习。还安装一台留声机,柜内有几十片留声机片,都是世界名歌曲片供欣赏,也有些戏曲片与相声片,课外活动时间,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就到这里听音乐或戏曲。

     1937年他结婚后雄姿英发。一心扑在工作上,组织歌咏队,亲自指导,为新歌谱曲如《请展列队出来郊,听我鼓简肖肖……》等。正当他大展英才之时,日本人打进来了,铭贤被迫南迁,在西安时仍然努力工作。他将从不活跃的我也挑选入歌咏队唱男高音。

     在铭贤我经过了两位音乐老师的教导,前一位是用中国工尺谱标示的古代歌曲,后一位是用西方五线谱标示的现代音乐,因此我是谱识中西,歌能古今的,在我之前与之后的校友中能二者兼能的估计不多。所以我把我的中国古代歌曲谱与古琴谱的讲义装订成册当作珍品保存起来,可惜在劫难逃,文革中第二次抄家时还是被抄去了。奈何。

    前文提到铭贤男生灶有三个,女生灶有一个,教员灶有两个,经老学长补充说在 大庇欢颜院的钢球场东也还有一个工友灶,此灶兼作茶炉房用,有一个看茶炉房的兼给工友做饭,饭食简单,低廉,亦无饭厅桌凳。吃饭都是端碗蹲在地上。吃完就走,这里多是短期的或临时工,带家的如管道工师傅等都在家吃饭,所以有十几人。

     铭贤办有一种刊物叫《铭贤周刊》每周出刊一次,在校编好到太原印刷,由宗鲁宗老师带回,内容是国家的教育政策结合,学校本周内发生的事件,也有本校教职员的文章,记得最长的一篇是语文教员戎叶候老师的爱妻死去后戎老师写的诗,每期几首,连载多期,哀婉动人使人感伤不已,每期张贴于布告栏内,即有同学们围观。

     红军入晋后,阎锡山下令各学校派一教员到太原受训,梅校长让吕立中老师去了太原,一周后回来传达受训内容,由吕老师在大礼堂向全校学生传达,他先将带回来的书给学生们各发一份,如《土地村公有》《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二层物产制》等,然后说,这些东西我也不懂,也无兴趣看。发给你们,有兴趣就看,不看就罢。我们先分析一下白先生其人吧。吕老师历数阎锡山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表现后说:“闫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外头兴什么,他也喊什么,可是坐而言并不起而行。这次红军来他也喊这些,其实他并不实行,所以我们也不必当真,不久红军退走了,此事也再无人提起”。由此可看出吕老师眼光锐敏,料事如神。

 

李彝亭老师带领西安难童徒步入川的具体时间和行程表

白崇诚(白冰)   陈锦莲

(编者按: 白冰和陈锦莲回忆西安难童去铭贤的文章刊登在<纪念铭贤学校百年诞辰专刊> 第73页, 这个行程表是该文的附录, 在专刊中没有登载, 今特刊登于此, 作为历史的记录, 也供校友们回忆参考.  从1940314日到425, 途中共历43. 五十多位难童, 大多数年龄在13-15岁, 徒步行程近两千华, 的确是一件不寻常的举动. 另有一份成鸿哲提供的全体西安难童名单, 也一并在此刊出. 他们大部分仍旧健在, 希望多与我们联系.)

 

日期  动身地点  晚宿地址 当日行程(里) 备注

3月14日 眉县难童教养院 宝鸡  乘火车   准备徒步事

3月20日 宝鸡   观音堂  50   

3月21日 观音堂   黄牛铺  50   3月22日因雨休息一天

3月23日 黄牛铺   白家庙  70

3月24日 白家庙   双石铺  70

3月25日 双石铺   南星镇  90

3月26日 南星镇   留坝  110   3月27日休息一天

3月28日 留坝   马道  90   3月29日因雨休息一天

3月30日 马道   褒城  90

3月31日 褒城   沔县  90

4月1日 沔县   土关庙  35

4月2日 土关庙   大安  75

4月3日 大安   宁羌  95

4月4日 宁羌   较场坝  70   出陕进川

4月5日 较场坝   朝天驿  70

4月6日 朝天驿   广元城  90   4月6-13日休息

4月14日 广元   昭化县宝龙院 70

4月15日 宝龙院   剑门关  80

4月16日 剑门关   剑阁城  80

4月17日 剑阁城   武连驿  80

4月18日 武连驿   梓潼城  80

4月19日 梓潼城   魏城  60

4月20日 魏城   绵阳  66   4月21日休息一天

4月22日 绵阳   罗江  90

4月23日 罗江   连山  95

4月24日 连山   唐家寺  63

4月25日 唐家寺   金堂曾家寨 45   到达目的地金堂铭贤中学

 
 

                       眉县教养院难童到铭贤读书五十五人名单   

李增润、陈望一、王金奎、乔秉文、张  琪、赵仲武、刘成珩、闫权达、艾丕正、雒崇善、成鸿哲、任克秀、陈汝庭、魏希智、白崇诚、柴德华、王子崇、袁再培、孟庆贤、王道明、李好善、王经锄、樊廷相、

李怀琰、李环瑞、赵世雄、李堪选、张应铎、魏主恩、戚兴业、任克俊、李世民、林  荼、袁润兰、王蓉春、李  愿、李  陶、魏俊卿、陈锦莲、武青莲、成鸿族、党月发、雒鸿模、王金堂、李萧凤、张树琪、张晋升、刘占胜、乔鸣翔、王一勤、燕转翔、吴应蛟、闫富国、陈富生、刘毓歧。

                                 眉院留太白庙难童

  敏(守贞)、 牛章华、刘先升、李金鳌、刘其溥。        (成鸿哲提供)

 
 

              随 则                    王泽民

 
  1. 闲读时,读到梅祖麟教授写的关于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如何由研究音韵学而对汉学作出大贡献的事,叫我想到梅教授的父母和他的双胞胎兄弟的事。梅教授的父亲便是我上初中时铭贤的代理校长梅贻宝博士。梅博士读完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后、来美国欧柏林大学读了一年、拿到学士学位后便到芝加哥大学去读哲学。拿到博士学位后便去燕京大学任教。他利用七年一次长假期的机会到太谷担任铭贤的代理校长两年多。正是我读初中时的年月。梅夫人是上海人,不懂国语,双胞胎儿子那时约三、四岁,但不幸其中一个染上时疫而夭折。幸存的一个便是梅祖麟教授。
  2. 前几年,校友通讯上常提到一位著名校友朱霖女士。和许多投奔延安的前进分子一样,她的本名是文佩卿,是当年在太谷教初中一年级“公民”并兼训导员的文秀实的女。后来和画家黄镇结婚。黄镇本在上海习画,因思想前进便投奔了江西苏区。前两年,山西共产党的最出名的领导人薄一波去世时,《纽约时报》说他曾参加过“长”,错了!薄是土生土长的,他在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念书时,不但加入了共产党,并且把国民师范变成了中共在山西的重要基地。我老家山西农村有一位比我大七岁、但国学造诣十分深的青年便是一个从国民师范学校毕业的。人们都认为他会成为著名而且贡献很大的国学家, 但他投奔了延安、在陕北公学任教。听说他最后成了右派,默默地离世了!
  3. 有校友还能记得贾玉清这位女同学吗?她和我同时(1934年)在铭贤上一年级,但没有同时毕业。在日寇领区生活了两年之后,我于19399月便由山西去四川重返母校。路经宝鸡时休息了一天,上街逛逛。路经一处小菜场,看到一位身着阴丹士林布长衫的女子提着菜篮子,我一眼便认出她是贾玉清,但因为在母校所受的“受授不亲”教育的影响,没有上前问个清楚。当时从太谷出发南迁的女同学,要有人能确记贾玉清确曾随大队由太谷出发,便能确定准是她无误!

    (编注: 据我所知, 贾玉清是从太谷随校南迁的, 当铭贤停留在西安时, 为了躲避频繁的日本飞机轰炸, 一部分教员和家属,以及小学全体和初中女生都迁往汉中上课. 其中有初中学生贾玉清. 当时我在小学, 也和他们在汉中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 后来她和渠晋芝, 张淑娥等提前退学离开汉中北上, 当时我听说她们是响应抗日号召,参加八路军或者提前参加工作去了. 所以她们没有随校去四川. )

 

                               ��                           德州  李玫

              我生命中的伊甸

少年人活在��,中年人活在在,老年人活在去。我似乎活在三的重之中。我有中年人没完没了的��,少年人美的想,老年人����的回

世上的十年我有著特殊的意。它是我的童年,而整童年我都生活在同一房子。其的年代都有在同一房子住那久。在一地方住久了有一些之不去的��,久而久之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我一直思我的童年,因我留下的是一幅��花香、充��幻、永不退色的��

童年是我人生中的伊甸

清晨我在小的歌唱中醒。槐花的淡淡香���著的窗��������地充了整世界。我高高��始了新的一天。

到了外屋,母子梳打扮。母穿著件白底色小碎花的府短袖中式上衣,深色��,黑色直呢布鞋和一不染的白��。母精心地梳理��,先���子,然后��子交叉��上。「,你有根白��。」我大小怪地喊了一。母��子左右盼。「在后面,你看不著,你拔掉吧。」 平�地�:「不用拔,拔了���出�的。」看我不明白,母�又加了一句:「人老了��都�白的。」

人老了。道母不漂亮?我才不信呢。

我蹦蹦跳跳地跑到院子,隔壁的王伯伯正在打太拳。王伯伯是身穿熨得平平展展的衣和直的��,和人不同的是吊著背。他那��的眼睛像是什��候都在笑。他和阿姨有孩子,十分喜逗我小孩子,他���嘴,��喳喳快的��。我孩子都喜王伯伯。我站在他的旁著他的姿著。等他直起身、������手收回再深呼出一口后,我就立刻把��手握吊在他的胳膊上他悠圈。我咯咯地笑著,停下��得小袋有些,可是��,「不行,王伯伯,再最后一次。」阿姨不喜和我玩,她是搬小竹凳,坐在大槐下,一��毛衣一。我仔��阿姨的眼睛的是在看的。幼��的朋友小玲想她的布娃娃做��子,我自告���子,可是了一中午,耽了午��拐到后跟。真

我不明白阿姨怎不看毛衣,不但而且快。

曹阿姨住在后排西第一家。她人得漂亮,著一波浪,家收拾得整漂亮。有候晚上睡后,我是看到上有���眼睛,一地盯著我。怕了,我就求救母,可��是空洞���有生音:「不怕,����。」是��成母想哄我睡著,然后送我到很��的地方?每逢��候,母把曹阿姨��。曹阿姨我量量��,其到最后是不管我多痛苦、怎��扎、大哭喊,��人在曹阿姨的指下摁住我,我打一。我曹阿姨充了敬畏,平常不太喜到她跟前。曹阿姨有三如花似玉的女,最小的解玲也上了中,和我二姐同。解玲梳著耳短,穿著背裙,��不同之是有一俏皮的小虎牙。曹阿姨的大女婿著照相到她家,我也沾了光。解玲抱著可的外甥女薇薇,我站在她旁����。相片出后,曹阿姨送我一��念。我��地接照片,一看,沮地差哭出。漂亮的解玲笑嘻嘻地露出虎牙,旁��著一��毛丑小丫。

的斜��住著甘伯伯一家。他家的五孩子和我姐妹三人年相仿。大哥插,很少回家,回了家是黑著跟甘伯伯吵架。二哥和我二姐在同一中,大萍和我三姐是同班。弟弟我一,妹妹小我一。甘��黑黑瘦瘦、粗大嗓,直愣愣的眼皮大眼睛,窄嘴、暴牙。甘伯伯正相反,白白胖胖、��,扁平上散落著眼睛、厚嘴唇。那鼻梁像滑梯,眼如同一��皮的孩子上去下。他走路拖鞋像是跟不住,慢慢��拖拖拉拉。家家外有哪孩子怕他。妹妹得秀����哭,她是甘伯伯的心肝��。甘伯伯出差回家,���:「妹妹,想爸爸了?」妹妹答:「想啦。」甘伯伯高地追:「哪想啦?」妹妹真地想了想,:「汽喇叭啦。」精彩的��成了我孩子��靡一的口��。弟弟相像甘��,很淘,爬房上,用弓打麻雀,打下用泥巴包了熟了吃,女孩子��不已。不知什��候起,我����他了。他老是著日本鬼子村的子,跺著走路,嘴哼著《地道》的影插曲。他���,我想到甘��又恐怕他的要,於是他更肆。我��他所作所是又��又好奇。大萍和三姐是形影不的好朋友。一天晚上,我和三姐躺在被�����故事,「���」,有人敲,「是呀?」母��。「是我,大萍,我叫小毛去大批斗。」「啪」地一,母,一手摁住要起床的三姐,:「小毛已睡了,明天再去吧。」三姐要起,母��也不

我挺��,母教育我要做��的孩子,可她怎��

住宿中的二姐周末回家,少不了找秀英聊天她做功。秀英是李大女,得苗���,是中����,但是��和她的本人不相。我跟在二姐后面��后排李大家。二姐和秀英些我不懂的事情,��了就跑到另一找李大玩。李大又在台下做事情。我近前去��他在修理收音,便站在旁��我好奇的事。了一��,又瘦又小的李大娘著小�����了,她要到百公司去。李大放下手中的工具,掏出包,取出一毛���李大娘。李大娘想起白糖,李大看了一下包,大概。我跟著他到屋,看著他身上摸出一串匙,打上了的抽,取出一���了李大娘,又拿出��了我,然后��上。

爸爸每了工就全��李大娘要跟李大,而且��呢?

院子��有李��和李奶奶一家。��老人是山人、信基督教。老人性格和,��。李���著自行上下班,那��速度不比走路快多少。李奶奶白白��胖胖的��了笑容。我最喜吃她做的玉米面和白面和在一起成的煎。三��子都在外地的大��,唯一的女��在加拿大。每逢女��信,李奶奶就揣著信,逢到合得的人就拿出信���的光景。在外地,於是就陪伴老人,他大都是��到小二三年。他子家的子是我小候的同朋友,每天早上到我家叫我一起去幼��。爸爸:「仝毅,奶奶你吃什啦?」「吃面啦。」他笑��地回答。爸爸又:「你同意不同意奶奶你做面呵?」仝毅出爸爸拿他的名字逗他,嘿嘿笑了。放暑假仝毅回成都看望父母,回后送我很多漂亮的糖,增加了我糖量和品。一年��,我下象棋就是和他的。他������就要和我弈,三下五除二就把我甲。我不服��比他好下棋���他,我不服接著下,不久他就不敢逞凶霸道了。他是我童年的棋友,那候同的女孩子都不喜下棋。

 

一九六八年我全家搬���了我的伊甸此,那的一草一木,大人孩子的音容笑貌便常以��在我的中。

一九八八年父病逝,我扶著母���了中。行李中��了童年���美好的��我的伊甸的思��上,我扭看著靠著窗口的母,心真是老了,��白了好多,但依然漂亮。

 

王仲英伯伯和��芳阿姨都教授,成了����人。被和人民��了父那段「不光彩」的得我高中一次故地重游,和三姐走在大操旁的林大道上,迎面��的王伯伯竟然��出我我感到意外的是王伯伯不高大。每��毛衣��,便常想起阿姨的形象。想必他如今也都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的女大成人了。

我以人的相貌和衣著特敏感,其不然。小孩子��察任何事物有他��解,有��大人啼笑皆非。出前,我在����院工作,同公室有位三十多的女同事,胖,��「王胖」。一天,另一位同事的可的女�����公室玩。���明伶俐嘴巴很甜,「叔叔」「阿姨」挨叫我到王胖��叫姥姥,���:不,不是姥姥。��的孩子上改口:奶奶。我笑了可��之后,不由地想起我的童年趣事。

甘夔伯伯在七十年代「清理���伍」的��中跳井自,原因是他的哥哥曾「三青」。那候,自是按反革命��的,被��背叛革命死有余辜。真可自己一走了之,全家人��受罪。大萍插�����不得回城,原因就是有「畏罪自」的父。文革束后恢高考制度,弟弟和妹妹先后都考上大��育系。那我和弟弟在同一城市上大,曾次去他�����和球,想找他���挪不腿。人一生中都是分不同的段:青梅竹��猜,男女授受不,等到能坐在一起不��的年��天各一方����分都有了。弟弟��留校,我外甥一九八零年上大就是受教於弟弟。天爽朗的甘��在妹妹自立后竟然得了癌症撒手人寰。母���后唏不已。

李一和我家的交情深,前他和我姥是同事。姥郭守,字宏,和比他年的程子和��,比他年的李大既是同事,又是要好的朋友。三位��有共同的特:都是生在山西村,在晚清民初���代接受教育,成具有新思想的��人,都是表堂堂明有才的男人,都有一字的式小糟糠。

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李大正在��生上,突然倒不省人事,等送到院就咽了。那他才七十多李大��了隆重的追悼,大有因公牲重於泰山的身。不知那上的抽���李大娘留下多大的一���

仝毅小三四年��回到了他父母的身。我有一次出差去成都,��上想起童年的朋友,期盼著能巧遇。其那是傻想,就算是在街上擦肩而或是在公��在同一椅子上,也多是笑��。仝毅走后,李��和李奶奶老口孤相伴好年,后���回城,到了位老人身。一天晚上,���倒了一盆水,老人坐在沙上一��了一���外屋��,看到��靠在沙上睡著了。李彝亭��地睡著了,年九十余

�����好命,是老死了,有痛苦。

如今,我的影集中有一��和母���的合影,有那我和解玲及薇薇的不得人舍不得��的照片。

��《白雪公主和七小矮人》的故事,我心��是琢磨小矮人有那��

我站在敞明亮的子前梳打扮,常��站在一悄悄含蓄地看著我。我��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和年��的母

一九九八年,我全家回。我重游伊甸地夜不能眠。二姐我安排好了汽,可是行前被其他事情耽憾!憾!

除了我自己有人知道有人在乎有人理解我童年的眷是何其深何其美。

我喜徐志摩的那首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

      衣袖,

      走一片彩。                           一九九九年五月 ,  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重新打字

 

於《��

2000年的九月九日,中秋前夕,一些山西同在我家聚。一位素不相的女孩丈夫我的童年是在山西大度的,便��地跑到:我家也是大的,我姥姥前在��所工作。我忙:你姥姥叫什?「曹某某」。「什?曹阿姨阿!你是薇薇?」我望著她的眼睛,想起了童年和解玲及薇薇的照片。「薇薇是我姐,我是丁丁。」

接下的情景可想而知。我忙不迭地告她在我��中有她姥姥家的一切,包括曹阿姨家的家具��有幔子的大床旁是一高高的、黑色漆子,子上著一挺排的大收音。外屋的正面上挂著郝伯伯的像。他著有色眼,身穿灰色中山,很有��的模有曹阿姨的束,三漂亮女的名字和相貌,……

���,丁丁��有出生,她比我小一,而������像是久重逢的朋友。那是因曾在同境中度童年,共同的有把我的距拉近了。

丁丁,校徽上「山西��院」的��字是年她姥��的。我保存著一枚色校徽,的是念我的父念我的童年。

山西大的前身是山西��院,坐落在山西中平原、太谷���外,像是一世外桃源。我���是因她曾是座「孟家花」,後这里成为「���校」的校址,铭贤的校是孔祥熙先生。孔祥熙先生是山西太谷人,大后去美成后回。「���校」就是他受柏林大委托, ��1900在山西被教士, 1907年在太谷��校。「��名思���人。后,五十年代院系调整, 铭贤被撤消, 山西��院。��院的多老一的教授,是年「��」的生,被送到美��留校教,成了校的梁。

所中西合璧的大院,有百花盛的植物果累累的果,有畜牧,有似美��校的橄。我又得她像一��立王,大院有百公司、新��店,有局、行,有��所、托所,有幼��、小、中,……在��大院,孩子幸福地生活著。

花草馥郁,林木扶疏,中心有一古典建筑。那些琉璃檐院落,雕梁柱曲廊,石拱和垂花,都是我童年捉迷藏的地方,……。丁丁告我,那些已存在了,息中我唯一的感就是我的����了。然而,那古香古色的六角亭在,那些美式建筑在,那茵茵的草��在,那接北院和南苑的地下甬道在,小部的校仍然是梁玉金老。……

文化大革命中的事,丁丁知道的就有限了。我算。一教授王���、二教授���是正副院雨竹伯伯和若愚伯伯是��,他全被戴上大牌子,站在大堂的舞台上挨批斗。前的��,批判《海瑞官》和《三家村》,到后��地的大字棍柳帽到真���,白了多少��了多少性命。甘伯伯熬不���班的查跳井自教授在����被流打死。被莠不分的小��家康教授,公不辨的�����治教授,究竟是怎了屈辱的月。……

唉,曹阿姨也作古了。

盛守肇伯伯是位家,他一九五六年被打成右派,��多年的��苦雨,如今仍健在,真令人欣慰。他送的一幅中��多年挂在家。那草,那岩石柏,已深深地印在我的。丁丁也有幸存得他的墨。……

多少往事,多少春秋,似似醒,成了我部分的生命。生命,是中的笑?是醒?                                                       (2000年九月十五日) 

��

於《��》的重新打字

 

��先生是美洲��校友��2001年,曹阿姨的大女玲大姐看望女苗丁,看到了《��》,很喜,后寄��先生分享。《��》中有李先生的父母李彝亭��和奶奶,有他的子仝毅,自然他看后感到很切。2005年,李先生我可否��》登在美洲��校友���上。事后,李先生再催我,我也就忘了。前天,李先生打���,又提起此事。因��在十年前,必重新打字,拖拖拉拉就是��星期。

我童年的候,李��先生在成都工作,已有成,全。得李先生和夫人仝阿姨去山西太谷��院看望父母和子。李先生不理睬我小孩子,故有任何印象,倒是仝阿姨有些印象,而且印象好。我���孩子在李彝亭��家后外玩家家,仝阿姨到了院,跟我���。她像幼��的老的都是我小孩子感趣的,而且她和有居高下的作派。她教我用四川��口令:“天上有��,地上有�����不生��;……”

 

郝大姐和李先生都喜��》,我想大概因忘不掉他的父母,忘不掉那片土地,忘不掉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我一同��,穿��光的隧道,回到我生活的地方,用一孩童的眼睛和心感受和先��、同��甚至晚��一起的日子。或,有同���的铭校友

 

2003年的清明期父母移柩,我和三姐伴回到太原,巧遇效武伯伯的女��惠民。惠民和三姐是山西��院附的同,她��了她在太原工作的小同班同��和我���,我了解到���中健在的,按年��年逾九十的伯伯和李伯伯。位伯伯都是��的老教授,他各自的女��惠民和李小琴和三姐同,最小的女���民和李小明是我幼年的朋友和同。那次回,我和三姐程到山西��院游玩,了李伯玉伯伯。在我��熟悉的房子看到了李伯伯和伯母。出后,我回首相望,感慨分。在那中西合的���位老人度了半多世的日子,蓬勃到���年。那漂亮排的房子,令我感到馨但也心酸。

回到太原,我和三姐在父母的房子,找到了一幅雨竹伯伯的字,上面是抄的一首毛主席��1965年,山西成立了一所山西��,父��工作去太原,雨竹伯伯送��念。三姐她拿去保存,因她和雨竹伯伯的子小年的小同班同

2008年,山西��院附成立五十周年。二姐和解玲做的首批生,太原回到太谷典。

十年后重新打字,重��》,我重新回到童年的日子。馨的水一遍遍地醒我的��,伴��的敲��,我竟然再次被自己的文字感。我多大院、那片土地、那些我留下美好回��� (2009年10月7日)

 
 

                        中风的识别与如何急救的基本常识  邵靖宇

老杜:

      我看了你发来的《家里的老人是块宝!了解知识,预防意外,有备无患!》一文。感到说法不确切,可能与实际无助倒反误事。现介绍一点我所知道的情况:其实常说的中风有两种情况,一种通常称小中风,那是小的血栓冲到脑里面去了。小范围的脑血液不通,失去功能。还有一种称大中风,又有两种情况:一者为脑中微血管破裂,在脑中生成血肿,这就是所谓脑溢血。视出血的多少和血管破裂在脑中的部位,严重程度不同。但都必须立即就医。另一为大血栓冲进脑里,塞住了较大的血管造成严重的脑功能损伤。患者往往突然跌倒不省人事。两种情况的处理办法完全不同。血栓的情况最新的药叫做TPA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即所谓“组织血浆素原激活因子”,实际上是一种酶,为最新一代基因工程产物。与人体自身的同一物质分子结构完全相同。其作用就是激活血液自身的纤维蛋白溶酶溶解血栓。比以前使用的尿激酶(urokinase)好,比从蝮蛇毒提取的溶栓酶更好。TPA这个名称应该记住。因为必需在中风发生后8小时内用上。过了这个时限,血栓就会发生所谓机化(organized)不再能溶解。至于如果发生脑溢血,须立即开颅止血才行。因为如血越出越多,会撕裂脑组织并且脑细胞受挤压坏死,以后恢复就差了。但有些情况可能就不能手术,这要看机遇了。如果出血部位很深医生也缩手无策了,总不能把脑子端起来或者剖开来结扎血管。至于如何确定是血栓生成还是脑溢血,血栓在什么部位,现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立即做磁共振CT检查。

      至于如何识别中风,如果是严重的中风,患者立即跌倒不省人事。那容易察觉。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容易识别。而对于细微的小中风往往一时不易识别。譬如上了年纪的人无缘无故跌倒或者撞到墙上去了。有时甚至患者自己当时也不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亲属、同事和朋友应该关心一下。需要对被怀疑的患者询问一下。只需向患者提四个简单的要求,就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中风,主要是对发生了小中风有鉴别的意义:

      1. 要求患者笑一下。发生了中风的人往往神情木呐笑不出来。

      2. 向患者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要求患者说一句完整而简单的句子  (要求有连性),例如:你早晨去过哪里了?你刚才从哪里回来?早餐吃过什么了?或者说一句连贯的话也行。

      3. 要求患者举起双手。发生中风的人往往手举不起来,或者一侧举不起来,或者两侧举起来不对称。

      4. 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如果患者舌头伸不直或偏向一边,那也是中的症状

如果判断患者是发生了小中风应该立即去有磁共振CT设备的医院神经科急诊就医。不能耽误,治疗得越早效果越好。

      有些人血脂高,血管内壁有所谓脂质损伤,容易生成血栓。也有些人血管发脆,而容易发生脑溢血。小剂量(Asperin)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减少血栓生成的作用,但如使用不当,令人担忧的是阿司匹林有可能增加出血倾向,并且对有胃病的人不相宜。如果用更小一些的阿司匹林剂量(譬如每天50毫克)同时用一点潘生丁(dipyridamole)可以更好地降低血液黏度和凝固性,而对胃病患者更相宜。维生素C对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好处。防脑溢血更应该注意高血压的控制。尤其是冬天,要防寒潮来时气温降低而血管收缩,血压骤然升高。这是中风多发生在冬天的原因。

                  以上所介绍的比老兄发来的十指针刺出血符合今天医学的实际一些。仅供参考。     邵靖宇

 

附: 《家里的老人是块宝!了解知识,预防意外,有备无患!》

为了父母,你需要知道患了中风,脑部的微血管,会慢慢的破裂,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患者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是浴室、卧房或客厅),千万不可搬动他。因为,如果移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以防止再摔倒,这时才开始(放血)。家中如有专为注射用的针,当然最好。如果没有,就拿缝衣用的铜针,就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儿(没有固定穴道,大约距离手指甲一分之处)刺上去,要刺出血来 (万一血不出来,可用手挤),等十个手指头都流出血来(每指一滴),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自然清醒。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红,在两耳的耳垂儿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两滴血,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经一路的颠跛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他脑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经都破裂了。万一能够吉人天相,保全老命,能象孙院长,容得勉强行动,那得要靠祖上的庇荫了。放血救命法,是住在新竹的中医师夏伯挺先生说的。且是经自己亲身实验,敢说百分之百有效。大概是民国六十八年一位在台中逢甲学院任教的教师,有天上午正在上课,一位老师跑到他的教室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刘老师快来,主任中风了;他立刻跑到三楼,看到陈幅添主任,气色不正,语意模糊,嘴也歪了,很明显的是中风了。立即请工读生到校门外的西药房,买来一支注射用的针头,就在陈主任十个手指头上直刺。等十个手指尖儿都见血了(豆粒似的一滴),大约几分钟以后,陈主任的气色就变过来了,两眼也有神了,只有嘴还歪着,他就拉搓陈主任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红,就在左右耳垂之处,各刺两针,待两耳垂都流出两滴血来,奇迹就出现了,大约不到三五分钟,他的嘴形,恢复正常了,说话也清清楚楚了。让陈主任静坐? 徽笞樱0??BR了一杯热茶,才扶他下楼,开车送到惠华医院,打一罐点滴,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出院回学校上课了。一切照常工作,毫无后遗症。反观一般脑中风患者,都是送医院治疗时,经过一路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运者,也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终身残废。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病症。如果大家都能记住这(放血救命)的方法,立刻施救,在短短时间它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证百分之百的正常。这个急救法,希望大家告诉大家。那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就可以除名了。

●阅后传知他人,功德无量●

 
 

                补钙与骨的健康                 邵靖宇

   (续上期)

   胃肠道的酸性有利于钙的吸收。如果常用制酸药物,会妨碍钙和铁的吸收。维生素D 有促进钙的吸收的作用,其机理之一是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内的钙结合蛋白(calbindin)的合成此外维生素D 还有增加肾脏对磷的排泄而降低血中的磷的浓度,由于受溶解度积的关系的影响,其效果实际上是增高了血钙的浓度,从而促进骨的钙化。但维生素D 是被宣传过头了,因为人体在接受阳光照射时,体内能自己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3 。人体自身皮下的7-去氢胆固醇能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为维生素D3(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维生素D称维生素D3),然后再被加工成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即骨化三醇)。现在知道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因年龄的不同有差异。最新的研究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的认识认为与年龄有联系: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每天应从食物或补充200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D40岁以前的成人建议补充400IU60岁以上的老人应每天补充600IU的维生素D。同时对于冬季不出房门见不到阳光的婴儿更应该补充这种维生素。但皮肤科医生却在呼吁人们应该从食物获得维生素D的补充,不宜过度晒太阳。因为确实发现过度地晒日光能诱发皮肤癌。这主要是指对白种人而言。他们喜欢脱去衣服行日光裕,同时又因皮下色素较少而接受较多的紫外线照射之故。中国人不大有大晒太阳的习惯,许多城市女性还讲究少晒太阳以保持皮肤白嫩。应该注意的是婴儿和儿童冬季曝光不足造成的维生素D不足,应该经口服补充。为了孩子的骨骼长得好,让孩子常晒太阳很有必要。由于阳光的紫外线照射使人体自身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这个过程是能自身调控的,首先太阳晒多了皮肤会变黑,使实际的光照变弱,并且由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的过程中间还有些步骤是能被调控的,因此不至于产生过多的维生素D3。问题是在北方秋冬两季出生的孩子,因为天气寒冷在室外活动太少,几乎整整有近半年的时间在室内生活,并且越是往北方去,冬天日照时间越短,阳光又较弱,光照不足。骨质的钙化受影响,容易发生佝偻病(rickets)。但佝偻病患儿的骨胶原纤维的框架结构是正常的。患儿因为腿部骨质钙化不足而强度不够,支持不了体重,会因站立而使腿骨弯曲发生O形腿或X形腿的变形;还不会走的孩子甚至会睡扁了头。非洲黑人的孩子就从来没有这种病,他们终年赤身裸体,一年到头从头到脚都有足够的阳光照射,不可能发生佝偻病。当然,维生素D和补钙药对黑人来说都不会有好销路。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总的效应是骨质的钙化不良,但作用机理正是前述的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受到的影响。对于佝偻病和软骨病的预防应该提供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同时注意饮食的钙的含量;对于患儿应给予维生素D同时补充钙剂。

   但过量地摄入维生素D 不仅有毒,并且可以造成过度钙化。二战结束后,美国人的生活安定了,更加注重营养,当时流行在孕妇怀孕期和婴儿喂奶期给孕妇和婴儿服用浓缩鱼肝油(含大量维生素AD),认为这样的做法对孩子骨的健康有利。但是几年之后就发现这些孩子大都智力比较迟钝。研究其原因发现却是由于过度钙化那些可怜的孩子从小就脑动脉钙化,智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是个教训!因此目前市场上风行的往什么食品里面都添加维生素AD的做法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儿科医生偶尔会遇到很少见的维生素D和钙剂无法纠正的佝偻病,属X-连锁的显性遗传病。那种情况虽然不多见,但比较麻烦,根本原因是因为维生素D还不是直接能起促进钙化的活性物质,它需要在体内经过加工成为能起作用的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这种活性物质才能促进钙化。而患儿往往是遗传性地因这两处的羟化酶有一种有缺陷而不起作用,而还不是维生素D本身的不足。通常是缺少对1-25-位的两种羟化酶中的1种缺乏或活性有问题。但这类情况可以用人工加工的1,25-二羟维生素D(药名骨化三醇)来改善。还有一种更绝的遗传病,那就是患者对1,25-二羟维生素D3也不敏感。那是因为1,25-二羟维生素D的受体蛋白异常所致。不过这类情况都相对较罕见,要是真属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什么好办法。

    Your browser may not support display of this image.

 
 

  (图)  佝偻病患儿X形腿及O形腿和正常儿童的比较,注意患儿还患有鸡胸。中间的孩子是正常的。

   成人已经长好的骨骼,因为缺乏维生素D的供给或紫外线照射,也能发生骨质脱钙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为骨质软化症或称软骨病(osteomalaciaosteo-这字头在医学术语中就表示骨的意思)。在长期夜班工作白天睡觉的职工和长期在井下工作的矿工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成人的骨质仍是处在动态不断代谢更新的状态的,并不是一旦长好就一劳永逸了。这种因紫外线缺乏而发生的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3不足和/或因每日摄取的钙不足,造成肠道对钙的吸收不足以补充每天钙的流失而引起骨质脱钙的病就是骨质软化症。应该补充钙剂同时多晒太阳或接受紫外线照射,或补充维生素D。骨头是很“贱”的东西,负重多的人,重体力劳动者的骨骼钙化程度就高,反之,养尊处优,凡事都有人服侍的人、平时走路都很少,上下楼梯都电梯,出门一步就上汽车的白领妇女和养尊处优的贵妇人,体力活动太少就会发生骨头脱钙。宇航员在太空舱里面呆上几个月,由于长期处在失重状态,骨骼失去负荷,活动范围又狭窄,不仅肌肉会发生萎缩,骨会发生严重脱钙。因此年轻时应该多增加些体力活动,负重、推车、骑车和体育锻炼都对骨的钙化有益。

   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的共同特点是骨的胶原框架是正常的,而出问题的是骨的钙化不足。可以比喻为钢筋是完整的,但水泥不够。因此承受不起重量。对于这两种病的患者阳光及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有效的,体力活动也是必需的。这就涉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问题。动物性食物如鸡蛋、鱼类和动物内脏(尤其是猪肝、羊肝、鸡肝等)、鱼肝油等在维生素D的供应方面有优势(附带明确一点:鱼肝不能吃,因为许多鱼的肝脏是有毒的。但鱼肝油没有毒。)。诚然,适当晒晒太阳仍是有益的。

   至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这种今天人们已相当熟悉的名称,其病因与上述骨质软化症和佝偻病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所见到的后果同样也是骨头脱钙和骨密度下降,但病因和治疗方案完全不是一回事。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一种老年性疾病,主要受侵犯者是日常体力活动少而过了更年期,进入老龄的女性。骨质疏松症实际上是因骨的胶原蛋白框架结构萎缩,钙不能附着在其上而发生的骨的结构破坏,钙质流失的病变。可以比喻为钢筋水泥结构中的钢筋损坏,水泥无处可附。原因是进入老龄期脑下垂体前叶所分泌的生长激素和卵巢的性激素分泌都减退或消失。而这些激素有促蛋白质合成和骨质的胶原框架合成的作用。在男性,雄性激素的促蛋白质合成的同化作用要强得多,并且没有一个明显的更年期。妇女在更年期以后卵巢不再排卵,因此没有了卵泡产生的雌二醇和排卵后卵泡变成了黄体(corepus luteum)产生的黄体激素,造成体内促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水平突然下降了许多,影响到骨结构的胶原蛋白的框架代谢更新,而致骨的胶原框架萎缩,钙无处附着而发生脱钙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女性激素(雌二醇和黄体酮)的促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原来就不如雄性激素(睾酮和二氢睾酮)强,女性在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大幅度显著下降,仅剩下肾上腺皮质能分泌少量性激素。这是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多于男性,也比男性严重的原因。男性因体内雄性激素水平随着老龄化降低较缓慢,并且雄性激素的促同化作用比雌激素强。因此男性老来骨质疏松的情况比较也发生得比较晚。这个道理当年笔者早年(1953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生物化学时,刘士豪教授已经把这个机理给学生们讲得很清楚了。基本原理就是如此,近年来的进展只是加深理解了这个过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病,与老年期体内内分泌改变有关。老年期妇女体内的同化能力在下降,再加上激素水平的一下出现大幅度的落差,作为骨的框架的胶原蛋白的合成跟不上更新的需要。因此出现骨的胶原框架的萎缩的退行性变化。不只是因为缺钙,而是胶原蛋白框架的退化是脱钙的根本原因。此时即使大量补钙和使用维生素D也不能使骨的钙化程度提高,因为骨盐缺少附着的框架。这是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不能单纯用补钙的办法治疗解决的原因。日常生活中体力活动多的老人的骨质疏松的情况又要好些。因此骨质疏松症也是一种“富贵病”,多发生在白领阶层和生活优越的妇女。近些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有些中年女士早出晚归上班去是从高楼乘电梯到门口,跨进汽车到办公楼,又乘电梯到办公室,联系工作也就是坐在位置上用电话联系。一天的体力活动太少,人又讲究美容,怕晒黑了难看,接触阳光太少;同样是为了美容要减肥,摄入的营养不足也是个因素。骨骼又几乎没有承受多少重力,骨头原来的钙化程度相对就低,又因承受的重量轻而容易发生脱钙。这个人群过了中年以后其实往往是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合并发生的。

   前几年,我曾经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邀请骨科医生们座谈骨质疏松症的节目中,从头到尾仔细观看了这个节目也聆听了在场的骨科专家们的发言。但没有听见有哪一位医生说到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上面去,没有一位大夫提到过胶原框架的萎缩,需要从促进同化作用,加强骨结构中胶原蛋白的合成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而异口同声都是只强调补钙。给人的印象,在我国骨科还基本上只是外科的一个分支,多数骨科大夫并不熟悉骨的生理和生化。应该明确的是骨质疏松症其实是一种老年性内分泌改变和老年期同化能力下降的骨的退行性变化。单靠补钙而不考虑重建骨的胶原框架结构是不起什么作用的。治疗的方案应该是在给予激素替代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的能力,同时加强蛋白质营养和补钙;还应该尽可能增加些体力活动,以增加骨骼的负重来刺激骨的胶原合成和钙化。现在全国都懂得补钙了,但我的印象中理解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的骨科医生好像并不多。而多数患者以及电视台又都把骨质疏松症理解为只是骨科问题,想当然应该去请教骨科医生。有些情况就往往不得要领,未必能得到满意的解决。骨质疏松症应该去看老年科、内分泌科或者骨质疏松症科(有些医院有)。那里的大夫要弄得清些。

   所谓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现在内分泌医生主要把雌二醇(estradiol)和安宫黄体酮(methyl acetoxyprogesterone)合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营养的补充促进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和骨的重建。如何用法应该去请教专科大夫,而不能由自己瞎用。因为用得不得当会有一些问题的。因为给过了更年期的妇女补充雌性激素,使用不当,有可能会导致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高。而给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雄性激素,也有诱发前列腺癌的危险。不过是否可以反过来使用呢?譬如给患前列腺癌的病人可以考虑作去势手术或服用雌激素而对治疗前列腺癌有利。基于这些已知的事实,笔者曾和一位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同事讨论过,她因骨质疏松症去看过骨质疏松门诊,医生给她服的药就是雌激素和安宫黄体酮,但服药后她感到乳腺胀痛。再去看医生,得知发生了乳腺小叶增生的情况,医生只好劝她停药。不过设想如果给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什么“诺龙”之类有雄性激素样作用的药物是否可+行呢?譬如注射苯丙酸诺龙(Durabolin)或口服“大力补*”是否可行呢?因为那不至于诱发乳腺癌,对于过了更年期的女士们应该是适合的。我曾和那位有骨质疏松症的女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她本人也懂得其中机理,不妨试服大力补或者注射苯丙酸诺龙之类促同化药品观察能否对她的病有好处。反正已过更年期的人了,又不生孩子,即使有轻微男性化现象也许不会有太大影响?后来她按照这个思路试服了一段时间“大力补”,一个月后她就发现骨头不痛了,感到很高兴。但因当时没有参考剂量,显然所用剂量可能偏大了些,她后来感到自己有些浮肿,而后停了药。发生浮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促同化激素同时有保留钠的作用,钠的潴留就增大了细胞外液的容量之故。浮肿后来在停药之后渐渐消失。

   治病不如防病更实在。等到骨质疏松症已经出现再来考虑治疗就不如在还没有发生之前先作预防。女士们应该在更年期来到之前多增加些体力活动,中年时期起就要保持和增加体力锻炼,增加骨的负荷,这样能

   增进骨结构的强度,“本钱”就足一些,而在更年期到来后视情况考虑激素的替补。农村劳动妇女就很少有人患骨质疏松症,这个事实对体力活动不多的女性应该有所启发。

   至于多吃些胶原蛋白的食物或用胶原制得的动物胶(如驴皮胶、阿胶之类)是否能有利于骨质胶原框架的生长呢?这是个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原因是所有吃进去的蛋白质都被消化成各种氨基酸而吸收。所有摄入的氨基酸是被机体统一调用于全身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蛋白质的更新、修补和新合成。或者就仅仅被分解当作供能的燃料用掉。并不如人们想象地那样吃什么就能补什么那样,吃动物胶就能长胶原组织。而人到中老年后,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强度的趋势是逐渐减弱的。也就是说所吃下去的蛋白质被当作燃料的比例比年轻时大。多吃蛋白质、多吃胶原蛋白并不一定能促进骨胶原框架的合成和修复。当然,如果原来就蛋白质营养不良,肯定会加重骨质疏松症的程度。老年人吃下去的蛋白质所得的氨基酸走分解的代谢途径的比例要大得多。唯一的一点可能的好处只是胶原蛋白含的脯氨酸较多,虽然脯氨酸不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因为人体自身能用谷氨酸这种非必需氨基酸制造脯氨酸。但把谷氨酸转化为脯氨酸的过程是耗能的过程,并且这种转化能力也可能着老龄的到来而减弱。多吃些胶原含量高的食物可能有利于自身的胶原的替补,只是因为提供了较丰富的脯氨酸,在省却自身合成脯氨酸这个环节上可能有作用。这种作用当然也是对骨胶原的更新有好处的。老年期体内总的合成蛋白质的趋势是下降的。增加蛋白质营养有一定的好处,而如果要增强骨胶原的合成,修复骨结构的胶原框架。激素替代疗法仍是需要和有效的。小剂量的性激素和/或生长激素的替补的同时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结合适当增加些体力活动会有一定的疗效。但必须明确衰老过程总的趋势只能延缓而不可能逆转。不然,人就可以返老还童了。而应该明白那是不现实的。

   要理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首先应该理解人体内的钙磷代谢过程。这部份内容在文革之前的本科医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中是提到的。但经过文革中的“教育革命”被删减了。文革之后,以前被封锁的境外科技知识源源流入,生物化学增多了许多新内容,已经改名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尤其加强了有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由于学时数有限,这样就把钙磷代谢这一章的内容交给后面的课程去讲了。我不清楚这方面的内容以后是由哪一门课程来负责的。这一情况也许国内医学院校的做法不完全一致。可能国内一些骨科大夫当年在学医时受了这一教学内容改革的影响,而对骨的结构和代谢以及包括骨质质疏松症在内的各种骨代谢的疾病的发病机理理解得不甚透彻。医学教育界应该关注钙磷代谢的课程内容的安排。

 
 
 

美洲铭贤校友会, 铭贤基金会大华府地区联合餐会通知

 

      美洲铭贤校友会和铭贤基金会决定举行一次大华府地区校友和朋友的联合聚餐会, 参加者除了住在马兰州,弗吉尼亚州和华盛顿特区这一带的铭贤校友, 校友子女, 基金会董事和关心铭贤的朋友之外, 还有欧柏林大学校友,原欧柏林派驻台湾东海大学代表, 以及大华府地区的山西同乡会和四川同乡会的会长和代表等. 聚会的目的是

     1) 通报铭贤校友会和基金会近期工作和活动情况,

     2) 介绍国内方舟孤儿院的现状,

     3) 进行各个组织和朋友之间的沟通交谊.

      铭贤学校是设立在山西太谷的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南迁到四川金堂和成都待了十年左右, 因而和这两省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让山西和四川两省的同乡了解铭贤学校的历史和校友现在所进行的一些事工, 很有必要. 欧柏林大学毕业生Heather Banks 住在马兰州, 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很乐意结识铭贤校友和校友的下一代. 相信这次的聚会将是一个十分愉快而丰满的欢聚. 盼望阁下届时光临.

      时间:  2009128 (星期二) 上午11点半

      地点: 兰州  海珍楼餐厅(Seven Seas Restaurant)    1776 E Jefferson St.  Rockville MD 20852

      餐费: 每人15

 
 
 

铭贤基金会董事会2009年电话会议(扩大)纪要

 

时间:2009年10月24日上午10点(美东时间)。

出席: 董事:    李长华、萧文辉、左中奇、沈乐宁、曾启蕴、李长穆;

      法律顾问:李 彤;

      列席:    杨骏昌、李珠丽;

记录整理:李长穆。

 

议事内容:

  1. 工作报告 --李长华。

    近几年来,铭贤基金会的主要工作在方舟孤儿院和俄国“铭贤”奖学金。

    1. 方舟孤儿院,现在收养了44名孤儿(其中残障和慢性病儿童16,地震孤儿8名)。领工资的工作人员7人。孤儿院主要开支如下:

      。房子虽宽大、但冬天无法取暖、水管结冰,故急需增加墙壁和屋顶的保温设施,这需要23万人民币(约34千美元);

      。孤儿生活费平均每人每月70美元,共计约3,000美元/月;

      。有4名孤儿在成都上学, 其中一名即将上初中,每月租房和褓姆费等共需2,000人民币( 300美元);

      。购房贷款310万人民币,尚有220万元欠款需要分期偿还;

      2007年基金会给孤儿院30,000美元,2008年给3100美元. 而今年到目前仅收到16,000元(不完全为孤儿院)。因此,募捐是我们的迫切任务。

    1. 俄国“铭贤”奖学金

          基金会每年给何开立400美元,作为“铭贤”奖学金,发给优秀学生。这一行动受到校方的称赞,铭贤精神得以发扬。

  1. 财务报告 --沈乐宁

      。到10月份为止,今年收到捐款16,000美元,比去年同期21,000美元少4,000 -5,000美元。捐款者仅20多人,比去年也少了一半。

     。基金会今年已给孤儿院14,000美元,与去年相比,差距很大。

  1. 铭贤网站 李 彤

      。我们已建立铭贤网站:www.minghsien.com  请各位看一下内容,有啥意见告诉李彤,以便补充修改之。

      。通过网站募捐是最有效的办法,应充分利用;

      。建议李长华负责印基金会名片,上面印有铭贤网站的网址、联络方式等,这样才便于让人得到我们的网站,对募捐有利。名片要发给孤儿院和各位董事以及有兴趣的校友们,广为散发;

      。争取和一些大的基金会取得联系,以便从他们那里得到资金支持;但由谁去联系?

      。李长华教会里已有3- 4个家庭认捐,每家支持一个孤儿的生活费(一年$840)并希望指定孤儿和他们家的孩子建立友谊。这也是个好办法,请大家也试试看。

      。网站需要有人不断充实, 负责联络,并回答问询;除李彤外,让李珠丽参加进来,予以协助;

      。李彤建议李长华宜把主要精力用在基金会筹款上。校友会简报应大大简化和减少。

          李长华认为两者目标不同, 两个机构校友会和基金会, 有各自的任务和目的, 不能舍此取彼, 而是需要兼顾. 当然这需要付上精力和时间, 希望能有接班人辅助, 逐渐接班.

 
 

2009年会费缴纳情况汇报

 

      现将2009年校友们缴纳会费或捐款的情况汇报如下.。我把已经缴过2009年会费并已登在第38期和第39期简报上的校友们都列出来,一并公布于此。如果在三个表里找不到您的名字,就说明您还没

有缴2009的会费!

   如发现有错误遗漏,请校友们及时指出,谢谢大家。

      已缴2009年会费或捐款并已登在第38期简报上的校友:

    王泽民    $25; 林如陵    $30*; 林如岷    $30*; 李长华   $25;*       
    曾立人    $25;* 冉隆德    $25;* 李长穆    $25;*     
 

   已缴2009年会费或捐款并已登在第39期简报上的校友:

          $25;* 常小卿    $25;* 雷克婉    $25;* 徐秋莲    $25;
    臧向莹    $25;* 常秦林    $25;       $50; 郝振笃    $25;*
    刘彬如    $25;* 刘允中    $45;* 郭守谦    $75;*  

 

    第39期简报以后又缴会费或捐款的校友如下:  

    姚晓衡    $25;* 陆恂如    $50; 贾翠莹    $25;* 崔忠道    $25;*
    乔万森    $50; 曾荣修    $25;* 王泽民    $25; (2)  
 

      注:(1* 如您的会费汇款大于$25,我已从中取出 $5转交《铭贤基金会》作为您缴的基

               金会会费,特此说明。

         (2)   王泽民校友提前缴了明年(2010年)的会费。

                                                       财务  李长穆  2009. 11. 18

                

              铭贤基金会通报

                  18期                 2009年11

====================================================

  1. 17期基金会通报 (见2009年7月39期校友会简报) 公布以后,基金会陆续收到的捐款如下
   收到日期   捐款人 英文名 捐款数额(美元)
7/22/2009   冯雪梅 Xue-Mei Feng 420  
8/9/2009   丁原沧 Yuan-Tsang Ting 1680  
8/11/2009   陆恂如 Ernest Loh 500  
8/19/2009   乔万森 Wan-Sen Qiao 150  
9/17/2009   新加坡朋友 Bethesda Pasir Ris 6430  
10/14/2009   蔡芳 Phuong Thai 200  
10/14/2009   曾霞珍 Xiazhen Zeng 100  
10/14/2009   王波妮 Po-Ni Wang 100  
10/14/2009   李琼珠 King Chu Lee 30  
10/14/2009   汪尚钧 Scott C. Wang 20  
10/15/2009   张王润芝 Audrey Chang 200  
10/15/2009   李竹青 Zhu-Qing Li 200  
10/18/2009   Yun Mei Lu 500  
10/18/2009   左中奇 王素珠 Mark & Su Tso 400  
10/18/2009   梁楚玉 Chu-Yu Liang 500  
10/23/2009      金钥珍  Chit Cheung & Yueh-chen Chin 840  
10/28/2009   莫愁 Joeu Mo 200  
11/5/2009   蒋念家 Nelson Chiang 200  
11/6/2009   郭守谦 C.Y Kuo 46  
11/7/2009   许卫新 Sunny Li, Children Help Children 1300  
11/15/2009   尚精鼎夫人 Mrs Renate Shang 1000  
8/9-10/18/2009   鲁肇辉 Michael Lu 820  
           
共计       $15,836
 
      捐款数额(美元)
()     收到下列校   友交基金会会费: 贾翠莹,崔忠道,曾荣修,姚晓衡共                     $20          
 

                        基金会财务   沈乐宁

 

唁    讯

      我们谨向大家通知, 过去这半年, 先后离开我们的校友学长有: 天津的刘好治, 山西太谷的曾桂琴, 加拿大温哥华的初毓桦, 美国乔治亚州的刘成珩, 和贵州遵义的唐思诚. 我们为他们的逝世难过, 特在此代表铭贤校友会和各地校友向他们的家人表示我们的悼念!

 
 

编     后

      本期刊载了几篇追思回忆文章, 今年逝世的校友较多, 他们一生的建树和为人的表率, 都是铭贤历史的财富, 值得我们纪念他们. 刘成珩是 “西安难童中年级较高的一位, 在铭贤期间不论在学习还是半工半读方面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晓衡的纪念短文使我们又回忆起这一批难童从眉县教养院来铭贤的种种. 本期特将他们全体名单, 以及他们徒步行走四十多天的旅程刊出, 作为对成珩纪念的一部分补充. 曾桂琴学长是从四川到太谷的校友, 又是铭贤学院张龙志教授的夫人, 她的儿子文灿写的追念文章绘影绘声地刻画出母亲的一生, 值得我们学习. 初毓桦在天文方面的成就过去鲜为人知, 这些贡献应当是铭贤校友的骄傲. 李玫是我们的下一代, 她在<忆梦>, 从一个小孩子的角度, 记叙了在原铭贤北院住过的一些老师同学, 温馨而风趣. 她小的时候铭贤已经不复存在, 所以农学院的印象, 但是她所住的校园, 所回忆的人都是与铭贤有关的. 仍能把我们带到当年铭贤时代的意境中. 我们希望铭贤老师和校友的下一代年青人, 多了解铭贤的历史, 把铭贤的精神财富继承保存下去.

      感谢乔居顺学长为<铭贤中学的辉煌时代>一文所作的补充, 该文全文曾连载在31,32,33期简报上, 详细回顾了铭贤在抗战前太谷时期的各个方面的成就, 措施和办学方针等, 是那个时期铭贤历史的宝贵资料. 另一篇记录铭贤太谷时期的回忆文章是徐德昭写的 <忆铭贤>, 刊载在28,29,30期简报上. 有兴趣者可参考. 王泽民学长的记忆特佳, 不断提供一些过去校园和同学老师的言行细节, 有助于我们回忆和探寻历史. 邵靖宇校友很关心我们这些老年人的健康, 疾病和保养问题, 常常提供有关专业方面的建议文章. 本期除续登关于补钙一文外, 新近收到的关于中风的短文, 也许更为我们这些老年人所需要, 所以也一并收录在此. 有一些校友有关保健的经验, 散见在他们的来信中, 大家可以参考采用.

      本期刊登了九寨沟方舟孤儿院关于去年地震后的一些情况报告, 藉以了解过去这一年多他们的不寻常经历, 孤儿院不但遭遇到天灾, 还经受了 “人祸, 受到动机不良者的无端攻击和陷害. 不过这些都已经逐渐成为过去. 现在孤儿院的运作一切正常, 具体情况请参看报告和基金会董事会议纪要. 刘怡平院长最近身体健康欠佳, 常常感到疲倦,嗜睡. 他常年住在九寨沟, 亲自主持处理孤儿院日常事务, 过度的紧张和操劳使他的健康遭受损害. 最近到成都医院检查治疗了几个星期, 发现有颈动脉斑块, 肝肾上有囊肿, 前列腺肥大等, 但据医生称尚无大的问题, 是建议不要长期在高原居住. 但为了工作现在又重新回到九寨沟. 请为他及全家祷告. 求神继续托住他.

      我们也有不少校友长期生病, 或者正在病后复原过程中, 如成都的杨文忠, 曾启濂, 绵阳的闫树梅, 太原的刘祖权, 贾肯堂, 尹兰, 吴会真, 西安的吕其鲁, 兰州的荣在书, 南京的王雅各, 北京的孟廷为, 蒋振民, 郎蕙英, 加州的王青, 加拿大的陈伟真, 郭守谦等. 请大家多多关心记念他们. 除此之外, 大多数校友也都是属于年老多病, 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病痛不适, 也都需要善自多加保重. 我在九月份因病住院一个星期, 起初是肺炎, 后来又发现有心律不齐和气喘. 蒙主保守, 住院治疗后, 现已完全康复. 几十年的在世光阴很快都会过去, 但这不是生命的终结. 如何度过我们的余生, 以及将来永远的何去何从, 才是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慎重考虑的.

      经过铭贤基金会董事会电话会议的讨论和决议, 我们已经委托李彤和李珠丽着手充实铭贤网站的内容. 这个网站已经设立很久, 但是没有充分使用. 现在将历史介绍部分按 铭贤学校, 铭贤校友会, 铭贤基金会, 以及方舟孤儿院等项目分别列出, 有助人们浏览. 此外又输入了31期到39期的各期简报, 报导了九寨沟方舟孤儿院的情况和需要, 以及历届校友聚会的部分照片. 今后还将陆续补充历史照片和有关活动的报导文章, 如果校友们有什么关于铭贤的照片或资料, 请发给我们, 以便使之更加充实. 网站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铭贤的过去和校友们现在的活动. 也是校友彼此联络的有效渠道. 萧毅为校友在北京的儿子赵利统, 就是通过铭贤网站得知我们的消息后,和我们联系上的. 他的长信反映了他对铭贤的深厚感情(详见来信来电部分).

      我们铭贤网站的网址是 www.minghsien.com .

      这期简报最后定稿整理的时候, 正是11月第四个星期四, 美国的感恩节. 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吃火鸡, 忙于采购和欢庆, 可是大部分人却把感恩节的最初来历忽略了, 忘记了神的恩典. 保罗说: 他们虽然知道神, 却不当作神荣耀他, 也不感谢他; 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 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即将来临的圣诞节也是如此, 在美国人们欢庆节日,消遥宴乐, 商家趁此大发其财, 却把纪念谁的诞生丢在脑后, 甚至在公共场合刻意回避基督耶稣的名字, 不用Christmas, 而改称Seasons Greeting. 成了 没有耶稣基督的基督圣诞节. 这是极大的讽刺, 世界的悲剧!

      两千年前天使对牧羊人说: 不要惧怕, 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 是关乎万民的; 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 为你们生了救主, 就是主基督”…天兵和天使赞美神说: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 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

      祝大家有一个有意义的愉快节日!


spark      
+86 1860 007 0358

Even though there is so much to be unhappy about in this world, we should try to create something amazing and beautiful and interesting despite all of the problems.

http://www.twomouth.com